三国攻略

58.五八章

    
    以林昭的交际圈根本无法接触到蒙学精舍一类的概念, 其中有一半是石清指点, 老头虽然脾气古怪、架子大, 对林昭还是不错的;另外一半由林昭根据近日见闻归纳推理而出。
    私学一人独大的运作模式注定了它的局限多、普适性差, 严重依赖于个人,其规模与教学质量完全无法与公学相比。然而因了多年前“三君”之一的窦武被杀, 宦官势大, 东汉最高学府太学经过几度清洗, 日益式微。
    此消彼长,私学才得抬头。
    正胡思乱想, 陈举已走到了他面前,展开他案上的竹简,一怔:“国策?”
    林昭一时赧然, 《诗经》《论语》之流对于他稍显浅白,高深一点的《易经》《尚书》他又如看天书,《春秋传》虽略有隐晦艰涩,倒也能读, 可惜被周晖薛长生二人霸着,他不敢上去讨人嫌,于是从书架上翻出了一卷落满灰尘无人问津的《战国策》, 这书语言生动, 不难理解, 读起来也颇见意趣。
    陈举一说出“国策”二字, 同窗不约而同的望了他一眼, 刘陵隐有同情, 唐敏愣了下,摇头失笑,自顾自的低下了头,继续看书。
    林昭不明所以,有点惴惴不安。
    陈举面无表情,声音难辨喜怒,问:“喜读《国策》?你可心慕纵横家之事?”
    林昭冷汗一下子下来了。如今显学尊儒,上课第一天他公然看别家流派的书,这是作死啊。可是他怎么知道随便找本书看也有这么大的麻烦?等等,《战国策》既然是纵横家的典籍,陈举干嘛巴巴收入学生书堂?
    心念起伏,转瞬拐了几个弯,他垂手敛目,平静道:“因其文辞惟妙,故而一观,博采众长。”
    陈举沉沉道:“文之奇诡确可娱人耳目,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心术。”
    这话说得重,师者气场全开,一时其余八人也大气都不敢出,静静聆听他的教诲。林昭还想辩解两句,又怕惹怒陈举,遂顺从道:“是。”
    “国策浅显直白,你读倒也合适。继续看吧。”没想到他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一个二个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走远了。
    过了一会,薛长生冷哼道:“果真是商贾贱人,逐名求利,为人不耻。”
    他不指名道姓,旁人也知他说得是林昭。林昭有点无奈,这个“贱人”与后世的贱人不同,指得是高低贵贱的贱,他来上学,还没因为文化程度被人嘲笑,反是出身已经被骂几遍了。
    看个《战国策》怎么就成贱人了?现代课本还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教育学生呢!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底腹诽,谁让他一个不小心拿了这本犯忌讳的书?虽然陈举说了让他继续看,可林昭哪还有心思,赶紧将一卷《战国策》合起放回原处,又随手挑了本其他的出来。
    林昭自认倒霉,没搭腔,反是刘陵冷笑一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薛长生是什么贵人。”
    他不紧不慢,舌尖咬住了“薛长生”三个字,缓缓拖腔,嘲讽意味极浓。由于王莽“二名之禁”,光武之后贵单名贱双名,薛长生复名长生,的确为贱。
    薛长生一噎,桃花眼恼怒的眯起,还没回击,只听一阵脚步声从外而来。来人是一书童,他对九人一礼,不卑不亢道:“家主言,诸位读毕,请林君前去一叙。”
    面对薛长生幸灾乐祸的眼神,林昭愣了愣,起身拱手道了声多谢。
    小童子好奇望他一眼,没多说什么,嗒嗒而去。
    由于林昭没去过陈举个人书堂,刘陵替他带了程路,边走边宽慰他,“老师既然允你读国策,理应无甚大碍。”
    林昭倒不担心这个,且不说不知者不为过,就算他真有错,也不至于赶出门墙。从王吉的过往可知,逐出弟子是会断绝他未来仕途的,陈举不像那么丧心病狂的人。
    带到最后一道门口,眼看仆从在外守候,刘陵不便再送,拍拍他的肩,原路折回。
    林昭深吸一口气,抬脚踏入。“老师,学生林昭拜见。”
    过了一会,风中陈举的声音微微沙哑。
    “进来吧。”
    陈举的书堂很深,坐北朝南,北向四分之三的空间布置了木架,其上搁置各种竹简,满满当当十几扇墙,将光线遮掩得严严实实,只在门口靠窗处隔出一间小书房,空间不大,内置一榻,以一扇云母屏风遮挡,窗台下的小几上放了一个错金博山炉,旁边是一盏长颈白鹤型铜灯,对面挂了一副东皇太一的简画,中间摆有书案坐席。
    陈举踞坐在席上,右手不释卷,冬春交替时节的熹微日光透过直棂窗,照在他身上,染出一点点光晕,显得身影单薄又模糊。
    见林昭前来,左手抽出空闲一指身侧坐席,“坐。”
    林昭迟疑了一下,没有扭捏,规规矩矩坐在他所指的地方。
    “读过《太史公书》?”他猝不及防的发问,林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强作镇定的点点头,心里纳闷他是怎么得知的。林昭还记得《史记》是汉代禁.书,可没同旁人漏过口风。
    “还读过什么?”陈举懒洋洋的问。
    “诗经……”林昭刚吐出两个字,迎上对方淡淡带点洞悉的眼睛,瞬间有点装不下去,挠了挠头,“我还不知道什么书犯讳。”
    陈举起了兴趣,问:“你父母师长未曾教诲过你?”
    林昭茫然地点点头。教是教了,可是现代跟你这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样啊,”陈举微微蹙眉,书简一合,放在案上,吩咐道,“你想一想把可能犯讳的说给我听听。”
    林昭:“……”我怎么知道什么可能犯讳?!我要是知道就不会读个战国策被你抓到当典型了。
    然而,人在屋檐下,林昭不得不认真回想。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商君书?”
    “韩非子?”
    “道德经?”
    “庄子?”
    “荀子?”
    他越问越离谱,陈举脸色渐黑,林昭渐渐弱了声响,放弃百家把重点放在史书上边。回想太史公的悲惨遭遇,试探问道:“汉书?”
    这不是东汉人自己写的吗?不会也要被禁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