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一百三十四章:为民造福(2)

    
    家里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彭国庆下午先去了趟学校,看看没有什么事儿,就又骑上自行车,去农垦指挥部办公区,找范处长商议为大家安装自来水的事情去了。
    现在的红卫中学,那可是区教育系统的样板,名气大得很;在外界,如果你提到区农垦指挥部,不一定有多少人能够知道这个单位,但是,假如你说红卫中学的话,那可就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因此,为了和名声相匹配,区文教处处长田丰收大笔一挥,把一辆七八成新的吉普车,划归到了红卫中学的话名下;只不过是,那辆车目前正在大修和重新喷漆,还得等几天才能开过来。当然,田丰收这么做,有私心也有公心,就说那个当年从红卫小学出来的白云飞吧,人家现在不但是红旗中学的校长,而且早就配备有一辆半新不旧的吉普车,成天美得不行,坐上车子到处东奔西跑。
    彭国庆来了之后,范处长正好在,今天虽然是重阳节,但是大家并没有放假,依旧在工作;重阳节,在我国南方地区是比较重视的,而在北方,感觉就很一般了,其重要性,不要说和中秋节、春节相比了,就是端午节,在人们的心目里,也比它分量重得多。
    不出所料,范处长比彭国庆也好不了多少,因为昨天酒喝的太多,到现在还是萎靡不振,若不考虑到作为一个领导的影响,他早就坐上车回家好好地休息去了。
    两人是老朋友了,谈话自然也就轻松了许多;喝着茶抽着烟,闲聊了一阵后,彭国庆把话题引向了正事儿。
    听明白情况后,范处长吃了一惊,询问彭家的动机是什么,于是,彭国庆又直言不讳地把家人的想法说了出来;能够在五十来岁就坐上处长的位置,范处长当然也不是一般人,考虑问题是比较老道和全面的,认为彭家这个做法确实不是脑子发热的奇想,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只不过是,这事儿范处长一个人说了不算,还得和其他几位副处长开个会商讨一下才行;再者,作为区里的边缘单位,农垦指挥部每年的资金十分有限,除了植树造林和农垦开发外,给大家开支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是再干其他的,那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既然如此,话又说回来,如果彭家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出把力的话,这事儿办成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关键要看其他几位部领导的态度。
    范处长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就把几位主要领导叫在了一起,郑重其事地商讨起了这个事情。令人没想到的是,其他几位领导都支持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就是正阳市下属的乡镇一共有十六个,目前还没有听说那个乡镇实现了这个目标;假如农垦指挥部不用上面拔款率先搞成的话,无疑会为农垦指挥部增色不少,甚至像他们这一级别的干部,还有可能在上级领导的青眼有加下,往上挪一挪位子的。
    领导的意见一统一,事情就好办多了。翌日,指挥部办公区公告牌上,一下子贴出来好几张红纸,除了彭家公布的办事业答礼名单和具体收入意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属那张要把整个来东镇自来水进行入家入户的改造公告书了。很久以来,正阳地区就有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无论谁家办事业,不管是红事业还是白事业,主家最后都会公布答礼情况和收入名单的;这一做法,直到新世纪来临之后,河套等一些农村地区,依旧是这么做的。按理说,这个公布本来昨天就应该发布的,结果村民们没有看到,以为彭家不这么搞了;没想到,现在却又公布出来了,而且还附带了其他的内容,这让村民们大出所料。
    对于广大村民来说,最想了解的,当然首先是彭家办事业的收入,其次才是自来水安家落户的事儿。彭家办事业,居然收了一万多元的礼钱,自然让人们感到无比的震惊,但是,当他们看到彭家准备出资,和指挥部一起为民造福的公告后,更是惊讶的目瞪口呆;因为有了前面的思想准备,等到后来自来水工程完毕后,彭家人迎来了村民们的一片赞誉,所有的负面影响,在人们的自觉抵御中,彻底烟消云散了。
    自来水改造工程,农垦部和彭家人依旧托付给了汪庆洪,这让汪庆洪在区建安处的名气大涨,顺理成章地去掉了副字,当上了名符其实的科长。这一回因为是为自己办事,所以村民们的热情非常高涨,不用人督促,大家就按照图纸的规划,男女老少齐动手的挖起了沟壕;重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浩大的工程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
    看到自己家里通进了自来水,只要一拧开水龙头,水流就哗哗地往出涌,今后再也不用去外面挑水了,更不用担心因为冬天水管被冻住,大家吃水困难这个问题了,所以,村民们欢呼跃雀,高兴的就和过年似的,对彭家对指挥部的领导,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谐友爱的气氛,在来东镇越来越浓厚,社会治安更是呱呱叫,成了虎山区的文明样板。
    后来,这件事儿,通过电台、报纸和电视的宣传,很快传遍了正阳地区;没过多久,省报和省台,也相继报道了这个事迹,让来东镇一时名气大噪,四方闻名。
    通过这件事情,彭家人虽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目标和茶余饭后的美谈,但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彭国庆依旧当他的中学校长,彭禹依旧平平淡淡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指挥部那几位主要领导的际遇却不一样了,范处长被调到了市里的卫生局,当了常务第一副局长,而以前只能排到第三的欧阳杰,却被上级一下子从副处长,提拔成了农垦指挥部的第一把手,黑马一般地杀上了前台,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正因为如此,已经五十出头的原农垦指挥部的第二把手王旭,很长时间缓不过劲儿来,整天黑着一张脸,好像谁欠他八百块钱似的。
    官场沉浮,有时候是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尤其是对那些上面没有后台下面缺少根基的人来说,当官升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你后来能拿钱买官,但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代价你就付出不起了,当然,这里面也和一个人的能力与年龄相关的。
    当官的怎么在背后勾心斗角玩猫腻,这和彭家没有关系,其他老百姓更不会关心这些事情;但是,后来发生的情况,却和彭家脱不开关系了。自从乡亲们用上自来水以后,节省用水的观念也就淡薄了,尤其是在第二年开春后,很多住在边缘的住户,在旁边的空地上开起了菜园子,想什么时候浇水,就什么时候浇水;这一下,很多家庭就吃水困难了,就算水管里流水,不是一滴一滴的,就是和小孩子尿尿差不多,半天也接不满一盆水。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怨声载道,邻里之间,因为一点水闹矛盾的也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指挥部里组织干部去那些种自留地的人家去协调过几次,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为了维护来东镇得之不易的声誉,部里只好和彭家各自又出了一部分钱,在镇子的东北角盖起了一座水塔,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