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一把一十三章:建房计划(2)

    
    1000——1200元,这个价格不高啊?和后世相比,简直是便宜到姥姥家了。当然了,相对而言,按照现在的人均收入标准,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就算张扬出去,别人大概也无话可说。至于土地使用年限,按照后世的做法,一般都是70年,这足够了;毕竟,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再说,彭家能不能在这里居住这么长时间,还是个未知数。
    彭禹盘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每亩地最高价格1200元来计算,他若是购买三亩土地的话,也就是花费3600元,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和难事。
    “那成,范大叔,为了不给你们添麻烦,每亩地的价格就算成1200元好了;我们不会占太大的地方,有三亩地就可以了。”彭禹点了点头,把脸转向父母;“爸爸妈妈,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咱们就这样定下来吧!住宅到底建在哪里合适,我琢磨了一下,咱们红卫中学后面恰好有一片空地,地理位置还不错,你们看行吗?”
    到了这个份儿上,彭国庆和林书敏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了,儿子的计划,堪称完美;再说彭国庆,早就想把远在河套的父母接过这边来好好孝敬和享福了,就因为现在住房紧缺,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令他心里非常遗憾。至于彭禹所说的那个位置,爸爸和妈妈简单交流了几句,就满意地认可了。对此,彭薇更加满意,因为那里距离学校后门非常近,今后骑上自行车去上学,几分钟就可以到学校了,可谓近在咫尺。
    大致方针刚定下来,汪庆洪一家就坐着一辆吉普车赶到了;很显然,汪庆洪现在有一些实权,自己又会开车,出门有了便利的条件。
    既然客人全部到齐了,妈妈他们马上张罗着开饭;由于人多,饭局分成了两拨,大人们在炕上,孩子们在地下的方桌就坐。因为彭禹准备的菜肴分量足,所以,妈妈分成了两份;盘子虽然变小了,但菜肴却不少,完全够大家享用的。汪家人刚进门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高高的电视架和立在炕角的电视机,自然是一阵子大惊小怪;应他们的要求,尽管现在还没有电视节目,彭禹还是将电视机打开来,让他们欣赏。看到彭家买了电视机,而且还是屏幕很大的彩色电视机,汪庆洪两口子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而汪超群和哥哥汪超英,更是兴奋的爬在电视机跟前看稀罕,恨不得钻进电视机里面去,仔细地研究一番。
    看到汪家人对电视机这么感兴趣,在酒席上,好客的爸爸妈妈索性说今天你们不要回去了,就在这儿住一晚上吧!彭家人的大方,令汪家人很高兴,尤其是汪超群,和彭芳抱在一起,兴奋的直跳高;因为和彭家早已惯熟,汪庆洪也不矫情,马上拿起电话,为老婆和儿子请好了假,这才上炕和大家交杯碰盏、开怀畅饮。
    车子是单位的,汪庆洪面子再大,也不可能压住一整天不还,再加上他看了彭禹的图纸后,心里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付之行动。建安处虽然是区里建筑行业的龙头老大,也是国营单位,可是现在的状况很不好,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施工项目;因此,那些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们的口袋瘪了很多,每个月只能靠微薄的薪水过活。彭家的住宅建造规模虽然不大,但聊胜于无,接了这个活后,省得某些工人每天闲得蛋疼,整天就知道喝酒和打架斗殴;虽然这个项目不大,但私下里的油水还是有的,并且可以为汪庆洪增分不少。
    于是,汪庆洪怕耽误事,中午没敢喝得太多,酒席一散,把老婆孩子丢在彭家,就拿着彭禹的建筑图纸开车走了;既然是老朋友家里建房子,汪庆洪自然极为上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吃过午饭,爸爸妈妈并没有去上班,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由爸爸和范处长去实地勘探地形,一路是彭禹和妈妈坐上范处长的吉普车,去市区的银行里取钱;雷厉风行之下,爸爸他们当天就选好了地址,而妈妈取够了钱,直接把3600元交在了部里财会室的账上。至此,彭家要建房的计划正式开始,可谓尘埃落定。
    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彭禹把那两张特供票交给了爸爸,并把常炎鸿给他的名片也拿出来,向大家说明了用途和情况;直到这个时候,家里人和汪庆洪的爱人乔小燕这才明白,这电视机的来头很不一般。既然彭禹有了那张珍贵的名片,这两张特供票就成了鸡肋,于是,妈妈当场就把一张给了欣喜的乔小燕,剩下的那一张,爸爸后来给了区文教处处长田丰收。
    汪庆洪的办事效率极高,第二天一早,就亲自带领着一直建筑队来到了彭家,在彭家新住宅的选址上拉起了白线,开始马不停蹄地施工。因为彭家选好的地址几乎都是松软的沙土,因而挖起地基不太费劲儿,等到天黑的时候,工棚已经搭建起来,地基也挖出来不少。彭禹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实疙瘩,没有多少心机,当天就要将全部的建筑款交给建安处;但是,他们的这一举动却被头脑活络的汪庆洪拦住了。作为建安处的老职工,汪庆洪对内部的门道和猫腻非常清楚,他可不想让老朋友吃一丁点儿的亏;于是,他只让彭国庆先交了5万元,剩下的款项,等房屋彻底建起来之后,看看工程质量和其他情况再说。按照汪庆洪的初步估计,这个工程要想彻底完成,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汪庆洪每天基本不回家,他要守在工地,督促工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最省钱的办法和最好的质量,为彭家打造一座精品的住宅。
    按理说,工程包了出去,彭家任何事都不用管的,何况还有汪庆洪在场监督;可是,一向心善的彭家人过意不去,不但妈妈和姐姐经常抽空去帮助建筑队做饭烧水,而且爸爸彭国庆主动提出来,免费供应大家的烟火。建筑队一共来了二十六个人,加上汪庆洪,那就是二十七个;这些建筑工人因为工资并不高,所以大家抽的几乎都是7分钱一盒的雪花牌香烟,属于社会上最低档的香烟了。虽然是免费提供,彭国庆可不好意思用这么低档的香烟招待大家,因此,他给大家供应的是1毛6分钱一盒的战斗香烟,而且一放就是20条,由队长保管。对此,汪庆洪不以为然地曾经劝说过彭家,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工人嘛,就是需要按劳取酬干活的,不必惯他们这些毛病。
    但是彭家人却不这么想,大家都是人,互相理解和照顾一下,有什么不好呢?再说,这个工期又不长,一条战斗牌香烟才1块六毛钱,就算人们能够抽掉二三百条烟,也不过是花费了区区几千块钱,和这个工程一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彭家人的热情和大方,感动了工人们;大家的干劲不但异常高涨,而且人人严把质量关,把彭家新住宅建设的漂亮不说,而且结实的无可挑剔。后来,当2002年拆迁的时候,工人们可费上劲儿了,为了回收再利用资源,人们分离那些和砖石钢筋粘在一起的水泥的时候,简直是苦不堪言,心里忍不住直骂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