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一百一十二章:建房计划(1)

    
    要想顺利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在建筑工程队方面的挑选也是很重要的;不过,解决这个难题,彭禹已经有了最佳的人选,那就是彭家的老熟人,区建安处副科长汪庆洪。在去年建设红卫中学的时候,彭禹了解了一些现在的建筑行情,你比如说,上好质量的红砖,每块的价格才是1分5厘钱;一袋本地产千里山牌最好的水泥,价格还不到一块钱。至于像钢筋和木材其他方面,彭禹就不太了解了,具体详情,明天需要问一问汪庆洪才行。
    以彭禹的宏远构想,彭家肯定不会一辈子住在这里雷打不动的,等到自己日后更加的有出息之后,全家人很可能会随他一起去北京或者上海等地居住;到那时候,这里的房产该怎么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彭禹一点儿都不担心;要知道,在后世,2010年一过,这里繁华异常,几乎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宝地。到那个时候,彭家人完全可以收回租出去的房屋和住地,得到一笔令人瞠目结舌的拆迁款的;这么一算下来,彭家非但不会损失一分钱,而且还会得到一笔巨大的天外飞来的横财的。
    事实上,由于彭禹的意外穿越,让这个时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虎山区的房地产大开发,从2002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比上世整整提前了八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搞好了这些东西后,彭禹拉灯睡觉,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浑身舒坦地从床上爬起来。
    洗漱完毕,回到家了,里里外外空无一人,和昨天晚上的恐怖景象天差地别;虽然彭禹昨晚临走的时候,已经吩咐妈妈不要给他准备早饭,但妈妈还是给他在炉灶上热着一大碗蒸饺。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一刻,彭禹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珍贵无比的厚重内涵。
    大炕上,那台彩色电视机的插销已经拔掉了,上面端端正正的蒙着一块崭新的的确凉台布;从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家里人对它是多么的宝爱。
    大红躺柜上放着一大碗蒸饺,彭禹一边蘸着蒜泥醋吃着,一边给汪庆洪打了个电话。经过几个转台,电话很快就打通了,汪庆洪正在办公室里办公;不出所料,汪庆洪听了彭禹的计划和说明后,顿时大吃一惊,就连说话都有些结巴起来。然而,汪庆洪不愧为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问清楚各类细节后,很快就给出了基本的预算;按照他的建议,既然动一回土,就应该把车库也一起建起来,鱼塘里要有一个小型的假山才美观,这样的话,所有花销,大约在10——12万元人民币左右。因为彭禹回来后,他们之间还没有见过面,再加上需要图纸的参考,所以,汪庆洪心急火燎地准备中午带上爱人和孩子,来彭家团聚;到时候,有什么话再说不迟。
    毫无疑问,对当时的社会来说,12万元,那绝对是一笔惊人的巨款了;普通人家别说没见过这么多钱,就是精打细算一辈子,能够储存下几千块钱,都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了。至于盖房子,那个时候,大家盖一座全砖结构的凉房,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偏房和厢房,花个一千多块钱也就差不多了,实在是和彭禹的计划没法比的。
    在外面另起炉灶盖房子,而且规模还这么大,这绝对是来东镇开天辟地的头一个,就算不动脑子,都可以想象得出,这个震撼力和影响力是何等的巨大了,根本不是那两台小小的彩色电视机可以比拟的;因为,为了不招惹是非和口舌,下面的所有操作,必须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才行。公是公,私是私,二者不能混肴,彭禹是过来人,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现在,他的动机很简单,那就是房子要盖,其他琐事也必须得处理的合情合理才行,免得后患无穷。
    吃过饭,彭禹又给范处长打了个电话,向他咨询了一下用地的情况。这么大的事情,是没法藏着和掖着的,所以,彭禹实话实说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范处长,只不过是,请范处长事先保密一下。彭禹这个突发奇想的计划,也让范处长吃惊不小,由于他也不太清楚目前国家在用地方面有什么相关政策和具体事宜,所以,他只能答应彭禹尽快调查一下,然后再给确切的答复。
    这些事情办完后,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了,考虑到汪庆洪一家要来,彭禹不敢再耽搁时间,而是马上淘米洗菜,动手做饭。
    十一点半左右,彭禹手脚麻利地已经做好了饭,十几道菜有凉有热,凉菜全部摆到了桌子上,而热菜上面扣着大碗,放在灶台边保温。凉菜有北京灌肠、午餐肉罐头、油炸花生米和水果拼盘,一共四样,而热菜全部是用瘦猪肉炒成的时鲜蔬菜;盘子老大,分量很足。
    快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妈妈抱着小彭芳首先回来了,后面出乎意料地居然跟着范处长;几个人刚说了几句话,爸爸和姐姐彭薇也相随着回到了家中。因为彭禹说明了汪家人要来的情况,所以,除了小彭芳拿着一个芒果大吃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动筷子;在这期间,范处长和爸爸妈妈饶有兴趣地看着彭禹画得图纸,议论纷纷。令彭禹没有想到的是,爸爸和妈妈知晓了他的建房计划后,虽然也吃了一惊,但竟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而彭薇和彭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后,高兴的禁不住欢呼跃雀;毫无疑问,她们也对昨天晚上的情形心有余悸,苦恼和头疼的不轻,彭禹的这个想法可谓雪中送炭,非常的及时,也非常的必要。
    对于爸爸和妈妈的镇静,彭禹是十分理解的,因为自从他的那些小说和音乐作品相继问世以来,彭家滚滚财源不断;到目前为止,妈妈在银行的户头上,存款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0多万元。在这种背景和强大的底气下,彭禹拿出十几万元建设新住宅,确实算不上一件多么大的事情。
    “小禹,你给我说的事情,我已经彻底了解清楚了;如果你们家建小一点的房屋,是不用花钱的,到现在,上面在这方面还没有任何规定的。”范处长把图纸交给彭氏夫妇,喝了一口茶水说;“当然了,如果按照你的图纸设计,这个占地面积可不小,再加上你现在的地位和名声非同寻常,言行举止必须注意社会影响才行。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和其他几位领导商量了一下,觉得你们家在用地方面花些钱是比较合理和妥当的,省的事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您的意见我完全赞成!范大叔,依你之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我现在要购买一亩地需要多少钱呢?此外,在土地使用的年限上,国家有没有特别的规定?”彭禹问。
    “这个要看你选择的地方的,假如你要是在咱们农垦部住宅区范围内建房的话,购买土地需要资金每亩地大约1000——1200元左右;这个价格再低的话,我们就不好办了,希望你们家能够理解部里的难处。”范处长皱着眉头说;“至于你说的土地使用年限,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关政策;不过,在这方面,我觉得你们不用太操心,今后就算有什么变动,也不会太过分的。毕竟,国家出台任何政策法规,都是以为民谋福利为目的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