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承乾三十一年
“净圆师叔早!”一个弟子对她欠身行礼。
“阿弥陀佛,师侄好。”
净圆还了礼,双手合十于胸前,面容动作规矩庄严。
这样的她若在一年前别人定是要奇怪的。首座身边的小弟子顽劣不堪谁人不知。可现在,谁人不知首座小弟子乖巧聪慧,待人和善有礼,严守寺规勤勉好学。连一向严格的方丈都转变态度,极喜欢她,真真是新一辈弟子中的红人。
“师父,弟子净圆求见。”她叩响了门,静静垂首而立。
“进”那声音如雪般纯净。
净圆推开门。蒲团上的人肃肃如松下风,爽朗清举,高而徐引。她心里感叹师父的出尘之仪,面上一本正经地背了遍《法华经》,玄清复又出了数句精妙的佛偈相诘,净圆都能一一答应,毫无慌张之色。
玄清赞了句“很好”,却见她还在紧紧瞧着自己,问“怎么了?”
“徒儿答得好,师父就笑笑嘛!哪有板着脸夸人的?听着像在暗讽。”
玄清无奈地笑了笑,虽然是被净圆讨要来的笑,也确实发自内心。外人皆道这孩子如何如何的好,可在他眼里,净圆依旧是初入寺的小孩童,只不过她将伶牙俐齿爱耍小性子的一面留在自己面前。玄清起初还想着要纠正,但见她精进守礼也就作罢了。如此看久了到生出些可爱之感。
教授完梵语经著后,净圆放下经书重重叹了口气,垂下小脸。
“可还有地方不懂?”
“没有”她小声回了句,半仰起脸,抿了抿唇说“师父可曾发现弟子不守清规戒律?”
玄清被她弄得糊涂,疑惑着,但按时回答“不曾。”
“师父觉得弟子懒惰蠢笨否?”她又问。
“从来没有。”玄清知道净圆聪明,却也更知道她有多用功努力。两天可以两天背出一本经书的她常常要背到次日天亮才会休息。
“那师父为何到现在还不肯让弟子剃度受戒?”净圆急切地问。别的和她同龄的弟子早在两月前就都剃度了,唯她还没有。别人在背后不知指指点点说了多少闲话。
玄清意外,以为她没有注意或不在意这些,却不想她如此上心。
“沙弥该学的经书弟子都学完了,比丘该学的经文我亦看过。师父到底还有哪里觉得弟子做的不够好?”
心中急切,语气难免急躁些。原本平常的问句此刻听来倒有几分质问的味道。玄清不做声,目光沉沉如淀地看着她,就像彼时她顽劣到无法无天时一样。净圆暗道不好。这出言不逊,目无尊长是师父的大忌,自己如何蠢到去犯?
“徒儿……轻狂,师父莫恼。”净圆低低地俯身认错。
玄清的目光移向窗外,沉默了许久才说“净圆,所学的佛经你能背,能理解,能以此与师兄弟们反唇相诘,可你心中是否去赞同?是否喜欢?是否真正接纳?”
闻言,净圆的眉一拧,神色仓惶。本心,她不信佛,与佛祖之言大多不能苟同。佛法的确深奥精妙,却过于玄幻飘渺,理解起来很费心思。相比之下儒法两家的著作更为实用,颇合她胃口。得闲时师父曾经粗粗给她讲过一些儒家著作,受益良多。一直以来,她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还是没有逃过师父的眼。
“信与不信源自内心,而非因某一人某一事而起。倘若内心抗拒,读再多的佛经又有何用?”玄清这话很有惋惜之意。
“可我……”净圆哑然间蕴着一切小心思被看破的尴尬。
“净圆,闭上眼睛。”玄清突然说,她依令合眼。
“告诉为师,你觉得谁对你最重要?”
“师父啊!”她不假思索。
“是佛。”玄清淡淡地纠正,又问,“谁对你施恩最多?”
“……师父。”她顿了顿,明知那答案不对却执拗地想向师父表达自己的情感。
“是佛祖。”声音里带上了薄责。
净圆睁开眼,不安地垂向地面,“徒儿受教。徒儿能得一处庇身,又依傍佛祖修行确实该感激我佛。”不信佛没关系,她聪慧不是吗?不懂可以装懂。自己的想法被认为离经叛道,没关系!她可以将那些贴身收好,与世人接受的东西虚与委蛇。这便是她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方丈对她看法的愿因。
见她有所醒悟,玄清缓了语气,“不悟,佛即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你佛心未开,纵使万法自在于心,却无法清净六根。”
“放下执念,六根自然清净。”
放下执念?怎么可能?幼年时的经历像缠着她的恶鬼。日日诵经到深夜,在别人眼中的勤奋实则是躲避恶梦的无奈之举。师父要她抄一遍,她便抄两遍三遍,只求无论何事都能做到最好以搏师父一笑,只因师父是她生命里唯一的暖阳。
见她眼中的异亮,玄清失望地长叹,“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听他吟以偈,净圆已觉方才自己的不妥,努力平静下来。师父以此偈解自己的心结,真是万句不离禅。
“净圆,剃度之事为师会另择时间。”玄清的语气没有任何可以商量求情的余地。
“……是。”净圆干瘪瘪地应了声,落寞地垂下头。她知道在这样原则性的问题上师父不会因为平日里偏疼自己些就放水。纵然自己的经文修习的如何出众……一句佛心未开……是不是师父觉得自己连受沙弥戒都没有资格。镇水寺所建之处,自半山腰到山谷中的山坳绵延展开。虽然远离市集,但镇水寺乃是皇家敕造,千百年来声名远扬,加之当朝最年轻的圣僧又在此修行,自然是香客不绝,祥云庇佑。在这镇水寺的几里之外的另一座山峰则全然冷寂,丛林密布,毒烟瘴气常年笼罩。从前,也有好奇的柴夫猎户或不知情的外乡人入山,然而从来只有进去的人,却没有人能活着出来。最离奇的是,入山消失的人往往在数月后,千里之外的地方被发现,且死状恐怖。后来,那座无名的山峰就被附近村民列为禁地,无人问津。
“老头,人我解决了,以后这种没难度的别交给我。”绯辞面色不善地跨进院子,原先也不知藏在哪里的暗器匕首之物都被他一股脑扔在地上,其中不乏还泛着暗红色血光者。他三两下走到一个穿着破烂,脸上沟壑纵生的老人边上坐下,毫无压力地夺过他手里的茶灌下去。
“呦!”那老人怪腔怪调地说,“小兔崽子,我还调遣不动你了?!你这段时间到处瞎跑,难得回来帮我打扫一下还不行了!”
打扫……绯辞被这极富创意的词语弄得差点把水呛进喉咙,天底下把杀人叫做“打扫一下”的恐怕就这个死老头了。“不是不可以,你给钱啊。按行情,现在我出一次手要五十金。这次是两个人,一百金拿来!”
“抢劫啊!”老头大骂一声,拿起手中的拐杖就要往绯辞身上打。绯辞轻而易举地一个旋身躲过了,“不给拉到,我走了!”
“站住,你去哪里?”老头问。他只有四五寸长的灰白色头发杂乱萧败,很好的诠释了一个不拘小节到邋遢的晚年潦倒者,唯独他那双泛黄浑浊的眼睛此刻散发着精明无情的锐利锋芒。
“去见阿九”绯辞没想骗老头,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那个小东西……呵,也是个命硬的。”老头诡谲的笑笑,“先是能让你心软,然后阴差阳错的成了圣僧的弟子,而且看来圣僧宠她也宠的紧呢。”
“你什么意思?死老头,你别打她的主意!”绯辞狠厉地掐住他的脖子,死死瞪住他。
“绯辞——”老头干尸般的手轻轻搭在绯辞的手上,橘子皮样的脸上不动声色。一分一秒,却是绯辞的额上开始沁出汗珠,唇白如纸……手终于还是无力地从老头脖子上松开。
老头阴测测地盯着绯辞,“小杂碎你记着,别说是她,就是你,我想动就能动!”
绯辞啐了口喉咙冲出的血水,老头看似平常的一握生生震断了他的一条经脉。
“你们之间的眉来眼去我没兴趣知道,但是当今圣上重佛。国师圣僧虽不干政,但陛下十分听信他们,外加士族和泱泱信众追随仰慕,他们的力量向背谁可小视?”
绯辞的眉皱的越发紧了。陛下年事渐高,立太子迫在眉睫。朝中大皇子铭璋与二皇子铭玨的争位之势已趋白热。二皇子铭玨,三皇子铭玉都是中宫皇后嫡出,但大皇子居于长,朝中的官员为了未来的从龙之功纷纷选边站队。陛下偏信制衡之术,导致朝中两派倾辄越发严重。但是以国师和几位圣僧为首的僧侣集团始终保持中立,因而深得皇帝信任。两派都清楚,这么大的一股势力必须争夺到手。
“帝京的那个老秃驴泥鳅似的人,整天面上阿弥陀佛实则鬼心思多着呢。”老头无视绯辞死了亲爹般难看的表情,“圣僧玄清在僧侣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国师,阿九又是他喜欢的,将来若是成为首徒……”老头高深莫测地说,“好好的去看她吧,将来有用的。”
“你闭嘴,我照顾阿九和她是谁的徒弟没关系,我从来没想利用她!”绯辞吼道,怒气牵动,胸口的血逆流,绯辞一阵眩晕。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谁在乎?让她喜欢你,喜欢三皇子,到时给玄清吹吹枕边风也好……就当烧冷灶,反正你不是对她心心念念的吗?”老头眼里没了慑人的微芒,一脸猥琐地挤眉弄眼说:“小杂碎快去吧,别让美人久等哦”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