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清早,袁晓慕就被肖恒从被窝里拉了出来,陪着他逛街去了。在冬眠的日子,你却要被人早早的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拉出来,还要陪着他去压马路,袁晓慕走在肖恒的背后,嘀嘀咕咕的全是对肖恒的咒骂。
今天肖恒没有穿龙袍,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让袁晓慕不解的是肖恒这演戏演的也太过了吧?连一般的绫罗绸缎都没有,而是让李森准备好的粗布麻衣,别说雕龙绣凤,那也起码是新的吧,不,肖恒不要,他要来的衣服上面还有两个大补丁,真不知道这家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两人出了宫,今天没有任何人跟着,连肖恒24小时照顾左右的李森,今天也放了假,他真的是微服私访啊。
袁晓慕跟上肖恒,问:“就我们两个,他们放心我们这样出来。”
肖恒答:“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又不是你,老子文韬武略,天下第一。”
袁晓慕讥诮:“呵呵,别人奉承你的话,你也信,我觉得别天下第一了,你连宋荷都比不过。”
肖恒也不甘示弱:“那也比你强啊。”
袁晓慕不想和他较劲,换了个模样问:“是,你是皇上,是大boss,我只是个小菜鸟,怎么敢和您比,我们这是要去哪?你认路吗?”
肖恒从兜里掏出一张地图说:“昨晚研究了地图,这里,四方街菜市。”
说完收好地图,带着袁晓慕穿过几条街,来到一个买鸡鸭鱼肉各种菜品的农贸市场。虽说是冬日,但或许是年边的原因,几条街走来,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也不像袁晓慕原先先入为主的那样的想法,认为古代的女人都不能上街的,其实这街上男女老少都有,互相寒暄、说笑,与商贩讨价还价。
到了菜市,袁晓慕这才明白肖恒为什么要穿成这样了,这种地方,那些达官贵人怎么会来?这里一般都是些平常人家才会过来,即便是富贵人家,那也是下人过来采买的,而要是两个身穿华服的人出现在此,也是突兀得很,这些商贩便只会认为自己和肖恒是不知道柴米油盐的主,好不容易让他们遇上了,不把她们当白白胖胖的肥猪宰了才怪,那又如何做市场调查啊?于是便觉得肖恒这家伙考虑问题真是周全。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进去市场,看着这些鸡鸭鱼肉,黄瓜土豆……袁晓慕倒是兴奋得很,好像回到了以前跟老妈逛菜市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去超市买菜,觉得那里的东西经过了安检,干净健康,还帮你加工处理好了,但是袁晓慕却是喜欢这种又脏又乱的农贸市场,看着那活蹦乱跳的鱼,还有那嘎嘎叫的老鸭,这才新鲜啊。还有就是听商贩们卖力叫卖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没有明码标价,和他们讨价还价,一来二去,便也熟悉了,也知道那家做生意最厚道,那以后便是会常光顾,老主顾,也不再怕他缺斤短两,有时候心照不宣八两秤,他自己不好意思,还会秤完以后抓一把进去。
虽然穿成这样,还是掩盖不了两人的气宇非凡。袁晓慕正看着摊上摆放着的茄子,这种茄子,袁晓慕以前一直在找,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下,已经找不到这种被霜打过的茄子了,而且也没有转基因,那些转基因食品虽然个头大,产量高,但是有些却没有了原来的味道,就像这茄子,原本的茄子应该是软绵绵的,但是转基因的却是怎么煮,你也煮不烂。
袁晓慕有模有样的挑着,问:“大娘这个怎么卖?”
那卖菜的大娘看着袁晓慕皮肤白净,虽然没有擦脂抹粉,但依旧如凝脂透亮,双手纤细,便知是不沾阳春水的,再看看旁侧的男子,也非一般人。两人虽然粗布裹身,但大娘觉得他们只是一时落难穷困,于是也不瞒着回答袁晓慕菜价,而是笑道:“娘子是同官人上京赶考来的吧,过年也不回家?”
肖恒看大娘这样说,怕袁晓慕不了解时局,说错话,露馅,便抢话道:“不回,还要专心读书,等着明年秋试,大娘可怜我们这外乡人,衣食住行都要花钱,从家中置办的盘缠也被我们花的差不多了,就便宜点与我们,也算是大娘好心积德了。”
大娘笑道:“老妇就知道官人是读书人,读书人肯来这种地方也是难得的很,今天能和官人娘子说上话,老妇高兴,若是娘子相中,就只管挑些去吃,也不值几个钱。”
肖恒听言连声道谢,却暗暗拽了拽袁晓慕。
袁晓慕明白肖恒的意思,呵斥道:“这像什么话,你一个读书人,我们怎么能占大娘的便宜,你苦读十载为的什么,为的不就是励精图治,造福百姓,这回怎么能白取大娘辛劳耕作得来的粮食?我们再不好过,你可以去街上摆摊卖字,我可以替别家缝缝补补,也不能少了大娘的辛苦钱。”
说毕,又笑对大娘:“大娘好心,就给我们实价,别欺我们不知柴米价就是了,切不可白拿您的,该多少就是多少。”
大娘见袁晓慕这般言语,更是感慨:“官人有如此知大义,明大理的娘子,他日定会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肖恒叩首道:“借大娘吉言。”
袁晓慕挑了两个茄子,问:“那这个怎么卖?”
大娘接过茄子,过秤,然后递与袁晓慕,笑道:“这茄子二十文。”
袁晓慕迟疑:“怎么这么贵?”
大娘笑盈盈的解释:“娘子不知,现在已经到冬日了,地里的庄稼都没了的,新鲜蔬菜都是在地窖里藏着的,所以要比平常卖的贵一些,这茄子是三十五文一斤,这里十两。”
听到大娘的话,袁晓慕这才恍然大悟,古代的重量换算不像二十一世纪,一斤不是十两,而是十六两,一两也不是五十克,心里暗骂自己是个笨蛋。
肖恒掏出铜板给大娘,顺手接过茄子,对大娘说:“谢谢大娘。”说毕便想要拉着袁晓慕离开。
袁晓慕却没有走的意思,挣脱肖恒的拉扯道:“急什么,我和大娘投缘,想留下来,与大娘多说些话。”
肖恒道:“我们在这岂不碍着大娘做生意?”
大娘依旧笑盈盈的说:“不会不会,娘子长得如此标志,又是个会说话,讨喜的人儿,只会帮着大娘我招揽生意,又怎会碍着,要是没什么打紧事,就留下来与我这老太婆多说些话,反正现在还早,也没有什么人过来买菜。”
袁晓慕笑道:“大娘说的事,是我家相公读书读傻了。”
肖恒听到袁晓慕唤自己相公,心里一怔,更加傻愣愣的站在旁边傻了起来。
袁晓慕不去理会他,只是来到大娘跟前,挽住大娘的手说:“大娘,不瞒大娘,这还是我们夫妻二人第一次出来买日常所需的东西,以前都是他的书童过来买,前两日打发书童回家取银钱了,现在家里没米下锅了,所以我们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出来买,可是平日里没有做过这些,怕别人欺我们不知情,还好遇到大娘好心,还希望大娘提点提点,别给那些不老实的商贩坑了。”
肖恒陪笑道:“娘子说的是,还请大娘指点一二。”
袁晓慕瞟了一眼肖恒,这家伙见缝插针。而肖恒依旧一脸堆笑,意思说:“你叫我相公都叫得那么顺溜了,我唤你娘子也没错呀。”
那大娘说:“这样的事,怎谈得上指点,官人看得起我这卖菜的老太婆,肯与我多说几句话,我便说与官人娘子听就是。这米啊,是两吊钱一石,平日里你去米铺买,约莫在十八文到二十二文一斤,也算合理,白面也是这价,相差不过一两子钱,而鱼肉,猪肉是一百多子一斤,有肥瘦之分,也有各处之分,肥的要略贵一些,而现在是年边,若是里脊那里的涨到一百八这样也不算欺人的。其他菜样,蔬菜这个时节是最贵的,都比平日里贵些,现在大娘是茄子是三十五文,小白菜是六十文这样,大白菜便宜些,二十文,时令的,比如土豆、包菜、萝卜是最划算的。”
两人听了大娘的话后,袁晓慕看了肖恒一眼,询问接下还有什么指示。肖恒眨了一下眼睛,表示明白,然后又问大娘:“这样的物价,家里的日子可还过得红火?”
大娘依旧笑盈盈的说:“红火,红火得很,现在不比以前了,没有了战乱,日子太平了,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的,日子是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了,想着大娘做姑娘时的日子,那时打战啊,没饭吃,手里的那几吊钱,花容易,一个馍馍就没了,可是想挣却没处挣,大娘差点就被卖进窑子当了窑姐了。”大娘说着,脸色慢慢的伤感起来,而后回过神道:“哪像现在,大娘一家□□口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给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孙子,今年生意不错,还有余钱给一家老小每人都置办了件新棉袄。”
肖恒笑着应承道:“是您老心善,好人有好报,多子多福。”
大娘道:“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只求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罢了。”
虽然大娘说的很朴实,却是触动了肖恒这个皇帝的心,老百姓侍奉君王,要的不就是这么一个太平的天下,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罢了吗!便证证的点头道:“会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大娘可要长命百岁啊,看着我们的皇上如何给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大娘感叹:“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
大娘看着肖恒把两个茄子就这么一直那样拿着,转过来问袁晓慕:“娘子没有带菜篮吗?那接下来的东西你们要怎么拿回去?”
袁晓慕一愣,是啊,这里是古代,没有塑料袋,她们要怎么拿回去?于是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说:“诶呀,我倒是忘了,多谢大娘提醒。”然后过来请示肖恒:“要不我们去买个篮子?”
肖恒呵道:“买什么,看着没钱了,还买,回去拿便是,又没几条街,败家娘们儿。”
说完伸出手,示意袁晓慕过来,观一叶,而知秋至,与大娘的这翻交谈,肖恒便了解了现在老百姓的菜篮子是怎样的状况了,所以也不用再进到里面看看,他们可以走了。袁晓慕过来,拉住肖恒的手,轻声骂了肖恒一句小气鬼,然后便跟着肖恒离开菜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