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慢慢的流逝,转眼间已经进入到了元朔十二年九月九日。/p
而秦子轩又痴长了两岁,自重生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岁月匆匆,时间流水。这世,他已经周岁3岁虚岁4岁了。若是算上前世,那么他已经周岁23虚岁24了。/p
秦子轩不禁回想着两年中所发生的一切。期间,秦子轩又再次获得了一个召唤机会。可能是因为第二天的运气真的用尽了。因此,他只召唤出来了一个三流武将——张牛角。/p
今天又是到了可以得到一次系统召唤的机会。“叮,恭喜宿主,得到一次召唤机会。请问宿主是否召唤?”系统说道。/p
秦子轩想到自己第三次召唤的运气之差。于是对系统说道:“现在召唤”系统的声音传来:“好的,宿主。”/p
“叮,恭喜宿主,召唤出一流猛将李广。”我去,看来今天召唤真是对了!脑海中顿时想到了人们对李广的的赞美和评价。/p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p
卢纶在《塞下曲》中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p
秦子轩,在上学时就知晓了关于李广的故事。对于李广的际遇,用一句“李广难封”就可以形容了。“上一世,李广你难以封侯。这世,我秦子轩必叫你封侯!”秦子轩暗暗立下了誓言。/p
想完李广后,秦子轩问道:“系统,李广何时,何地以何身份出现?”系统答道:“李广将以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将领的身份出现在边关。”听完系统的回答后,秦子轩一脸黑线。/p
……/p
说起这两年,秦子轩脑海中不由回想起了自己的两位舅舅。/p
文彬,即文质彬彬之意,形容儒雅有气质。名如其人,二舅李文彬,担任典客(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一职,从来都是以身作则。做人行事都是充满气度,给人一种君子如玉的感觉。/p
对于这个二舅,秦子轩表示,他是喜爱的。对于这个二舅,他莫名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可能是二舅李文彬这个人比之大舅李弘毅,更让他感觉亲和吧。/p
谈起大舅李弘毅,秦子轩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名字。弘毅,弘指扩充,光大;扩大、推广。毅指意志坚定、果断。/p
和二舅李文彬一样,大舅李弘毅的性格也和其名字有着相似之处。大舅李弘毅的性格就是坚定,果断;而且他不拘泥于世俗,喜欢周游大陆,探知大陆各个国家国情,民俗之类的。/p
说起他们的名字,其中还有两个趣事。据说,当年,大舅李弘毅降生时,安安静静也不啼哭。到了三岁之时,说话还结结巴巴。这可把秦子轩的姥姥和姥爷吓坏了,立即叫人唤来了郎中。/p
郎中诊断后,说:“这个孩子可能患有口吃,需要在少时勤说。”/p
而这时一个老道碰巧从旁边经过,看到其府有白光涌现。于是拜府求见,其自称南山老人。/p
姥爷听到听到后,就叫下人带他进来。而南山老人再看到舅舅李弘毅的面相时,一惊。接着,对秦子轩的姥爷说道:此子面露坚毅,其身有运。长大以后必成大器。说完,老道就飘然而去。/p
姥姥姥爷看到老道走后,立马去让下人拦下老道。结果却不见其踪迹。顿时大感惊奇,认为老道是个奇人。于是给大舅李弘毅起了这个名字。/p
而在大舅李弘毅被诊断为口吃之后,姥爷就请了一个教书先生教大舅李弘毅识字读书。之后,大舅李弘毅就陷入了苦逼的读书生涯。/p
而相对于大舅李弘毅少时的苦逼和传说。二舅李文彬的事情就有些搞笑了。/p
二舅少时并不叫李文彬,而是叫李武军。因为大舅修文,因此秦子轩的姥爷就想让二舅李文彬修武,好继承他的衣钵。/p
说起秦子轩的姥爷,那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秦子轩的姥爷名叫李武赫。那可真的是武功赫赫。现担任前将军一职,常年镇守边关。姥爷李武赫镇守边关时尽忠职守,就是两位舅舅都是不能常见。(秦国,实行将和家分开的制度,防止将领叛变。)/p
然而,秦子轩姥爷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p
二舅李文彬自小就喜文厌武。读书还读出了名。一日,学宫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翻阅着诸位学子上交的借阅之书,看是否损坏。当他拿起一卷竹简时,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这卷竹简竟然散乱的掉在地上,先生上前一看,这才发现几个牛皮绳已经磨损了。/p
当他对照名单才知道这是李文彬所借之书。于是,先生立马去学堂找到李文彬,让他赔偿并问他缘由。/p
原来,二舅李文彬从小就酷爱读书,而且读书常常入迷,经常一卷竹简要反复读好几十遍,直到背住才行。/p
这事被学堂中其他学子听到,诸位学子皆感到佩服。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秦国的学子都知道了。当时还掀起可一股读书热潮。/p
因此,姥爷听到后,无奈而有些高兴。而且也觉得二舅李文彬不是学武的料,因此请名家再次给二舅起了名。二舅这才有现在李文彬的名字。/p
至于大舅李弘毅,是让姥爷感觉意料之外的。本来姥爷觉得大舅李弘毅不喜学武,又有口吃。因此,想着让大舅继承爵位安稳的生活。也不求有啥成就。/p
结果,大舅李弘毅却让他惊讶了。因为自小饱读诗书,因此自从13岁开始,面对其他人的提问,他常常能举一反三。到了二十岁,他的辩术已经在大秦没有敌手。那真是一个辩尽大秦无敌手!/p
小时候口吃,长大后却成为一个辩才。这不得不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不过细细想来,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了。/p
大舅李弘毅是一个辩才。也就是华夏春秋战国时期常常可以看到的游说家,例如纵横派,名家。前些年因为大舅兴起了周游大陆的心思,再加上他不喜欢被朝堂所束缚。因此自从20岁起,他就开始去周游大陆列国。/p
结果这一去就是十年,若不是时常有书信联系。秦子轩的姥姥和姥爷还以为大舅李弘毅已经去世了。/p
在信中,大舅李弘毅讲了很多奇闻异事和他最近的状况。而秦子轩的姥姥和姥爷怀着对大舅李弘毅的思念,因此一篇书简(信),经常能看上十遍。每次直到看到大舅李弘毅平安,这才放心。/p
因为怀有着想让大舅李弘毅增长见识和能力的心思。因此,秦子轩的姥姥和姥爷并没有立刻催他回来。/p
结果这一去就是十年,大舅李弘毅的年龄也到了三十岁,人们常说:“三十而立,”“立”就是立家业的意思。结果,都三十了,大舅李弘毅不仅在秦国还是白身,并且还没取妻生子。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秦子轩的姥姥和姥爷急了。/p
于是一封家书写下,三个月后,还在周游列国的大舅就屁颠屁颠的回来了。说起来,大舅李弘毅那可真是一个父母命,不可违的典范了。/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