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一百三十五章:大阅兵来临

    
    九月份一到,汪庆洪承包的华尊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建的一百所希望小学陆续建成;这一次,因为身上的事物太多,彭禹不能够亲临现场了。为此,公司委派出一批高管,奔赴全国各地,去验收和参加那里的开学典礼仪式。
    在京检查完身体后,爷爷和娘娘原本打算回正阳的,但是被彭禹拦住了;原因是,我国将于十月一日那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庆祝活动。这个事件可了不得,这是我国中断了十几年之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第一次举办这样的盛事,时机自然是非常的宝贵;正因为这个原因,爷爷和娘娘爽快地接受了孙子的建议,在北京住了下来。为了不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彭禹准备在大阅兵之前,再让爸爸来一趟北京,亲眼看一看大阅兵阵容威武和波澜壮阔的撼人场面。
    既然自己的儿女现在都在北京工作和上学,所以妈妈林书敏当然会留在这里照顾他们了;为此,她在临行前向单位请了个长假,在北京长期住了下来。接到彭禹的爷爷娘娘和妈妈他们又一次来到北京的消息后,太极杨和常炎鸿他们马上登门拜访,并成了彭家的常客;这样一来,爷爷娘娘他们每天生活的快快乐乐,一点儿都不感到寂寞了。
    本次大阅兵的徒步方队的安排,和彭禹无比熟悉的上一个时空位面有了不小的变动;你比如说,在民兵队伍当中,第一次出现了女民兵的队列。无一例外,不管是男民兵队伍还是女民兵队伍,人员全部都是来自首都各界各行业,年龄均在18岁到22岁之间;虽然选拔条件极其地严格和苛刻,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北京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加。
    人生的际遇千载难逢,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大家心里都清楚,按照国家新发布的消息,像这样的大阅兵,基本上十年才会遇到一次;像建国初期每年都举办一次的阅兵仪式,以后很可能不会再有了。毫无疑问,人生在世,假如能够有幸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无疑会对自己的人生阅历增添靓丽而永恒的光彩的。基于这个原因,不说其他单位了,就是华尊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有不少适龄青年报名参加;遗憾的是,来自军方选拔教官的要求实在是太严厉了,堪称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最终,公司里只有两名男职员和一名女职员被选中。从那以后,这三名公司员工走向了阅兵村,每天接受异常严格的艰苦训练;他们是公司的骄傲,在训练期间,他们不但会享受到公司正常的工资和奖金待遇,而且还会从军方得到一笔补助金,堪称名利双收和后顾无忧。
    本来,彭薇和在校大学生林出尘以及叶梦楠也想加入女民兵行列的,可是彭薇有重要职务在身,再加上身高等其他因素,故而没有被选中;而林出尘和叶梦楠呢?尽管一腔热诚和满怀希望,但出于某些原因,被人家婉拒于门外。不得已,林出尘、叶梦楠和原婉仪等人转而求其次,顺利地参加到了游行队伍当中,经常抽出时间,去参加群众排练。不过,林出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到时候她将会高坐在游行彩车的中央,身穿端庄华丽的现代汉服,为人们表演古琴独奏《将军令》;而叶梦楠和原婉仪等女,只能在下面当陪衬舞动彩带和摇晃鲜花了。为此,叶梦楠十分不满和感到憋屈,认为组织队列的领导们脑子坏掉了,眼光也很有问题,埋没和忽视了她这个杰出的青年人才。
    这次盛大活动,无论是群众或者大学生游行队伍,还是坐在观礼台前的各界重要来宾,官方都希望大家在节日来临那一天,身穿“华尊“牌现代汉服的;当然了,出于自由和人性化的考虑,这个要求不是硬性的和必须执行的,而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不过,十月一日国庆来临之际,根据彭禹的观察,发现人们绝大多数都是身穿自己合意的现代汉服的,像什么西装、便装和中山装等其他服装者极其罕见;由此可见,彭禹率先发起的现代汉服运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蔚然成风。至于官方和军方,除了军人们依旧穿着过去那种绿色军装之外,所有其他部门的领导们,都是无一例外地身穿现代汉服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国庆节即将来临那一段时间内,“华尊”牌现代汉服在北京地区卖的异常火爆,甚至出现过好几次断货现象;为此,公司下属的服装厂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拼命生产,努力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自然了,在当时,国内有不少厂家都在生产现代汉服,只不过是他们的质量无法和“华尊”牌相比,名目繁多的牌子也比较杂,根本难以撼动“华尊”的主导地位;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名牌效应已经在我国初现倪端,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思想。
    九月底的北京秋高气爽,姹紫嫣红,重新修葺过的天安门广场更加显得端庄大气和气势宏伟;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在鲜花和绿草的簇拥中横贯东西,这,就是国际著名的北京长安街。街道两旁,红旗和各色彩旗迎风飘扬,很多大楼前,都拉起了五彩缤纷的巨幅彩带,上面写满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等热情洋溢的祝福语;大街小巷,如织的游人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骄傲和灿烂的笑容。
    改革开放了仅仅几年的功夫,中国大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过去人们想都不敢想也买不起的东西,渐渐褪去奢华的色彩进入寻常百姓家。过去,外国人一说起中国,都称呼我们是自行车大国和王国;因为不管是上下班的高峰期还是在平时,那些重要城市的街道上,人们所看到的最寻常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就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而现在呢,经过短短的几年的努力,我国城镇的街道上自行车虽然依旧不少,但各种汽车等机动车辆也日见增多;不少国人以前从未见过的高档外国进口汽车或者轿车,也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从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在发展,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伴随着这些积极因素彰显出来的,还有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中国人变得越来越自信、自强和充满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了!
    1984年10月1日,清晨。
    以北京天安门层楼为中心,聚满了数以十万计的学生和各界群众;数十颗巨大的氢气彩球尾部拖曳着醒目的巨幅标语,悬浮在晴朗的天空中,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天安门东侧不远的长安街大道上,受阅部队那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和一辆辆威武的坦克及战车,队列整齐地等候在那里,等待着那庄严时刻的到来。天安门对面,数以万计的学生们手中拿着鲜花、彩带或者气球,组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在他们的前面,是一个由上千人组成的军乐团。他们身穿笔挺的新式军服,手里操着各种亮光闪闪的乐器,随时准备着奏响动人心魄的宏伟乐章。
    自然了,在这神圣的一刻,人们目光聚注的焦点,肯定是天安门了;因为在那里,国家领导人们和全国亿万观众一起,观赏我国大阅兵的盛况。只不过是,由于时间还早,那些国家领导人们还没有登上天安门层楼呢!上面只有几位身穿军装的保卫人员,在做最后的检查和安保工作。此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当属天安门左右两侧;那里零时搭起了两座巨大的观礼台;看到这两样建筑物,人们心中都明白,今天能够坐在那里观看大阅兵的来宾,绝对都是享誉全国的各界劳模和重要人士,当然还有不少的外国友人。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一百三十五章:大阅兵来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