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七十五章:中华之光(7)

    
    毫无疑问,像今天这般如此宏大的服装表演,在中国当今社会来说,无疑是破天荒的头一次;意义更加非同小可的是,这次服装展示盛会,是一场以弘扬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大型活动。如此一来,这个深刻内涵就更加非同小可了。
    细说起来,中国在关于继承民族服装方面很有意思;可能是出于历史发展和人文影响的缘故,在我国近代和当代,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是不折不扣地注重和穿戴自己的民族服装的。你比如说,蒙古族、藏族、彝族、壮族等等,他们的民族服装很是盛行;在特定地区甚至中国很多大中小城市,我们都很容易看到他们身穿自己民族服装翩然过市的身姿。反观我国占据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民族,在这方面却差了许多;除了那些旗袍马褂或者辛亥革命之后兴起的中山装以外,再就是后来比较盛行的唐装了。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无论是旗袍马褂、中山装还是那款所谓的唐装,其实那都不是汉民族的正统服装;我们的“汉衣冠”,是成型于大汉王朝,继而囊括中华五千多年历史底蕴的精华,是集大成于一体的智慧、人文和文明发展的最高体现。这一内涵实在是太深奥了,深奥的不要说普通人了,就是那些穷其一身研究汉文化的专家学者们,也不一定能够掌握所有的精髓和精神;总而言之一句话,汉文化和汉衣冠,是糅合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粹的体现,是智慧、勤劳、文明、勇敢、正义和发展的完美象征。
    正是基于此因,重生这一世和已经觉醒的彭禹,才会花大力气不遗余力地搞这次“汉服设计大奖赛”;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希望通过这次盛会,让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这支举世无双的奇葩,再一次绽放出无比动人的风采。当然,搞这种活动其实仅仅只是一个表象,或者也可以称其为是一种形式;其根本目的,就是希翼整个中华民族能够振奋起来,全面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光荣传统,让人们奋发出昂扬的斗志,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再一次冲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沿。
    但是,彭禹心里非常明白,这个宏大理想不是那么好实现的,道路之曲折和艰难,是无法令人想象的;绝不是说搞成这场“汉服设计大奖赛”,就可以水到渠成、万事大吉和功德圆满了。
    通过人体智能芯片里的丰富资料,彭禹了解到,现代汉服运动道路十分曲折;在2001年以前,已有极少数人提倡汉服,并穿起汉服。但这只是个体现象,没有形成社会现象;故不列入汉服运动发展史,但可以视其为先驱。
    细分起来,第一代汉服诞生于2001年,主导2001年至2003年初的汉服界;此时的汉服并未走入现实社会,或可称为网络汉服。当时的汉服处境是屡屡遭受他人的挖苦讽刺、冷嘲热讽、拼命抹黑和恶意中伤,鲜有支持者。第一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提出了汉服复兴的概念,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现代汉服的定位未能作出准确论述。
    第二代汉服诞生于2003年,主导2003年初至2005年的汉服界;这时汉服已经走入现实生活,汉服的处境开始改善,虽然否定和诋毁的声音依然众多,但已出现了数量可观的支持者。第二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解决了汉服融入现代社会可行的理论问题,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汉服运动理论;汉服界开始分化出比较温和的派别,无论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派和温和派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理论,但汉服如何走入主流社会难度依然很明显,故积极的媒体报道也并不多见。
    第三代汉服是指06年初以来至2016年的汉服界,当然包括不少新人新作品。通过前两代汉服的艰难重重与拼搏努力,并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于2006年之后逐渐呈现出燎原之势,迅速出现在大江南北,甚至港澳台以及南洋欧美华人社区。这个时候,虽然存在着众多误解,但汉服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概念,积极的媒体报道大量出现。第三代汉服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传播,身体力行地让汉服概念开始走入主流社会。
    可是,直到彭禹穿越回了这个世界,第四代汉服仍然尚未诞生,故第三代汉服延续到何时仍然无法确定;但可以判定,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第三代汉服所秉持的理论和策略将要走入穷途末路,单纯的汉服推广越来越难。毫无疑问,如果仍然不能突破在国家大型活动中融入汉服和加以推广,那么,长此下去,也就等于宣告了第三代汉服者终将成为历史。
    种种迹象表明,历史在呼吁第四代汉服的出现。第四代汉服需要去做什么?某些专家学者们在大体上给出了三个发展方向:一、在汉服制式上必须摆脱混乱的状态,这需要专业设计人士来突破;二、在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不能再牵强附会,需要建立深刻的汉服运动理论,也就是汉服运动需要从定位为复兴文化载体的衣冠,切实可行的引入经史等传统形态,这一点做好了后,极端派的空间将逐渐缩小;三、汉服如何与生活结合上,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建设;也就是汉服生活方式的问题,否则,汉服运动的大众性优势将难以继续发挥。可以说,谁建立了第四代汉服汉服者的理论,谁就是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汉服界的主流。
    总而言之,无论汉服运动发展到第几代,基本的走秀、展示、概念推广仍需要坚持;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汉服,因此,以后的汉服界将会是多层次的团队并存的时代。
    从上述大家可以看出,推广和设计现代汉服是何等的艰难,其中各个方面的阻力,大得简直是让人无所适从和无从下手;如何突破理性与感性的瓶颈,最终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接受,无疑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这条路到底有多难走,彭禹在搞“汉服设计大奖赛”的时候,尽管心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不遗余力地砸出了大量的金钱和心血,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没有多大把握的。
    在上一个时空位面里,彭禹从互联网上看到过现代汉服的图片和介绍,并且按照当时的价格来评论,这些汉服的价格一般都不太贵,甚至很多服饰都远远低于现代品牌服装;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购买者却寥寥无几,和其他服装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由于当时的彭禹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以,他直到穿越回这个世界,也没有买过一件汉服服装;至于正阳市和其他地方,在大众广庭之下,彭禹也没有见过有谁穿着汉服走街窜巷。总而言之一句话,无论当时的现代版汉服发展了几代,她的影响力仍然是极其微弱的;至于宣传方面,彭禹看了那么多火爆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屏,根本没有现代版汉服受人关注的影子。
    中国人为什么普遍不关心这件事情呢?为什么人们的购买力普遍低下呢?当时的网络留言反应是:1、样子太丑,很难看;2、复古的味道太浓,穿戴起来必须和自身的气质相匹配,这让许多人望而却步;3、穿出去缺乏标新立异的感觉,怕人笑话;4、高速的生活节奏,令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穿衣吃饭住房工作和家庭生活发愁,没有过多的精力和兴趣去关注这件事;5、没有形成独特的自然体系,缺乏市场竞争力;6、服装设计思想不统一,始终没有一个定性的指标问世,让人感到无所适从;7、宣传力度缺乏法律和社会的强大基础;8、历来新生事物的推广,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官方;没有官方的认可和宣传,现代汉服必将举步维艰;9、现代服装千奇百怪和五花八门,这些明显带有强烈现代风格的服装,自然更符合人们的口味,从而猛烈地挤压着现代汉服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七十五章:中华之光(7)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