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二十四章:汉服设计大奖赛(3)

    
    宴会结束了,大家纷纷走出了北京饭店;除了林氏夫妇和彭禹的父母脸色不太好看外,其他人的心情都是无比兴奋的,无不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个意外之极的重大消息。在这里面,有那么几个人是搞服装设计的,但水平不是那么太高;尽管如此,这些人的脸上还是按耐不住地流露出喜悦之情。
    现在是1983年,由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很多人的衣着打扮和过去相比,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人们,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乡下农村,大家穿戴的衣服鞋帽已经几乎看不到打补丁的现象了。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其他小城市了,就是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也都很少举办过服装表演的;至于什么服装设计大奖赛,大家连这个名堂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亲眼所见了。
    今天,彭禹在大众广庭之下发布的这个消息,就像往一大锅滚烫的沸油里倒进了一大瓢冰水,顿时产生了巨大而猛烈的反响;于是,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传遍了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很多大中小城市,在社会上掀起了滔天巨浪。那个时候,在中国搞服装设计的人员和部门很少,属于一种比较冷门的行业;即便有,这类群体,也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和南方地区,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根本行不成气候。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条重要消息,无疑就像一颗轰然巨响威力无比的炸弹一样,把整个社会翻了个底朝天;随后,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两岸,人们在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有关“汉服设计大奖赛”的。
    不出人们的预料,就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华尊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果然在《人民日报》、《光明报》、《文汇报》和《现代先锋》杂志等十几家国家重要的报刊上面,赫然刊登出了有关设立“汉服设计大奖赛”的通告,并且在中央人民电视台和很多省级市级电视台,发布了同样的信息;这一下,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听到这个消息后,先不说某些国家纷纷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在电台电视台举行辩论会,用“民族主义是否已经开始在中国抬头”这类别有用意的话题讨论在个问题,就是那些很多国际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们,也心头异常火热地准备横插一杠子了。这一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1983年,400万元人民币,在任何人眼中,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没有几个人不眼红或者不动心的;当然了,和这个行业无关者除外。
    从1983年6月15日开始,法国Dior、意大利Armani、德国Escada、英国JimmyChoo、加拿大赛瑞和香港贝尔高林等很多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公司,陆续派人赶到设在北京的“华尊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准备和彭禹洽谈业务;不巧的是,那个时候,彭禹正在代表公司,去偏远山区参加部分希望小学落成仪式,并不在自己的公司里。既然其他人做不了主,这些外籍公司人员只好滞留在北京,等待着彭禹的归来。
    6月27日,彭禹参加完希望小学揭幕仪式后,风尘仆仆地赶回北京,率领着自己的精干团队,开始和这些外国著名服装设计公司洽谈业务;在几场座谈会上,哪怕对方再怎么说的天花乱坠,彭禹都断然地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面对外商,彭禹明确地指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本公司欢迎世界上任何服装设计公司前来和我们合作;但是有一点,任何人若用垄断、买断商标著作权和控制“汉服设计“的发展与走向等极端手段,本公司是坚决不会同意的。无论是什么公司,哪怕他的名头在响亮,也必须遵循我公司列出的条条框框,以正大光明的作风和手段,来参与这场公平的竞争;否则的话,一切免谈。
    毫无疑问,彭禹那无比强硬的态度,彻底打碎了外籍公司的如意算盘;虽然心有不甘,但没有人会放弃这个努力,因为这块大蛋糕实在是香甜太诱人了,没有人不对它垂涎三尺。说起这里面的主要因素,不是这几百万元的奖金有多么的诱人,而是“汉服”一旦定位成功,并受到无数中国人的追捧而形成风潮的话,那个市场实在是太庞大了;要知道,现在的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亿,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啊!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多算,假如日后有一半中国人或者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们,他们每人买一件现代“汉服”的话,想想看,那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如果有人敢说他不动心的话,那简直就是口是心非的虚伪和胡说八道。
    商人逐利,恒古不变;尽管“华尊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给出的条件有些苛刻,也无法用垄断的手段拿到这块大肥肉,但老外们还是兴趣盎然地和彭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希望在这场旷世罕见的盛宴中分到一杯羹。但是,后来的结果却让老外们大失所望,除了某些海外公司拿到了少量无足轻重的订单外,彭禹把最主要的东西,全部给了国内的国企和民营单位,让外商们怒不可遏,纷纷痛骂彭禹是个心胸狭窄的思想落伍的卑鄙无耻的和行为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面对外媒的声讨和攻讦,彭禹不屑一顾,根本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儿,依旧我行我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殚精竭虑和竭忠尽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国内方面,“汉服设计大奖赛”出台,让很多国人的心里都火热起来;从1983年6月1日到1984年的1月一日,这短短的半年的时间里,无数人涌进了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和图公立书馆,相争购买中国历史书籍和介绍古代服装的各类书籍。不过,令大家失望的是,那个时候的中国文化市场,中国历史书籍倒是不少,但专门介绍我国几千年来服装演变和发展的书籍居然一种都没有;无奈之下,人们只好涌进图书馆,仔细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令图书馆火爆异常,人满为患。
    不过,早有思想准备的彭禹,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各项事宜,他从人体智能芯片里搜刮出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题目为《中国古代服装演变与发展简史》,于1983年6月20日面世大众,在各个新华书店开始出售。不出所料,虽然这本书只有三百多页,国内定价为1元7角2分,算起来不是很便宜,但是购买的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后来经过统计,在那短短的五个多月之中,《中国古代服装演变与发展简史》这本书,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卖出了1千多万册,让彭禹又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离谱的是,在这里面出现了一些笑话。自从“汉服设计大奖赛”这条公告发布以后,一些头脑精明和很懂得审时度势的学者专家们,也抓住这个大好的良机,开始撰写这方面的书籍,准备大赚特赚一笔;可是令他们万分沮丧的是,还没等他们写出一小半,彭禹的书籍已经抢先出版了,气得他们差一点吐出血来,背地里纷纷咒骂彭禹是个写作疯子和文学怪胎。最后,虽然有几个学者持之以恒地把书籍写完,并发表出版,但那时候这股风潮已经进入了尾声,购买者寥寥无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习服装设计的国人骤然多了起来,不少大城市都开始举办中国古代服装设计讲座,学习者成千上万,座无虚席。自然而然,在这些人群当中,最多的都是从来没有干过服装设计的国人;他们的目的很直白也很简单,那就是想获得“汉服设计大奖赛”的奖项,哪怕是那个三等奖也成啊!
    对于这种盲目跟风的咄咄怪事,不少人哭笑不得地问,像你们这样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啊?服装设计是那么好学的吗?仅仅半年的时间,就算你们再用功,那又能够学到多少呢?这不是脑子发热做白日梦,等着天上掉馅饼吗?
    然而,这类人却不为所动地干脆回答说,彭禹设立的奖项如果不算那些专家学者奖的话,那可是有13名的;这里面每个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努力了,自然就会有结果和机遇,否则的话,你连什么也得不到的。再说了,按照这种潮流发展下去,服装设计绝对是个热门的行业,到后来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火爆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等到后来“汉服设计大奖赛”揭晓的时候,居然有两名新秀获得了奖项,一个是二等奖,一个是三等奖;这一结果,令彭禹感叹不已,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只要用积极正确的手段激发出国人的创作热情,什么奇迹和神话,都会在中华民族这片古老而圣神的土地上诞生的!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二十四章:汉服设计大奖赛(3)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