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拜九叩

    
    孩子们相互之间彬彬有礼,见到长辈,无论认识不认识,都会深深地鞠上一躬,并送上亲切的问候;所有的这一切,让远道而来的亲戚们都感到非常的新奇,这一类话题,大家在酒席上谈论的最多。有关这个问题,彭禹自然成了解答的专家,详细地向好奇的亲戚们,讲述了这里面的历史典故、文化底蕴、传统习俗和深远意义;这些知识,不要说其他人了,就是现在贵为一校之长的彭国庆,了解的也不是太多。
    看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彭禹灵机一动,一个念头升起在脑海中;斟酌了一下,他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今年是开始实行圣贤教育的第一个年头,作为初始地和发起人,彭家应该率先做出榜样;也就是说,趁今天过大年,我们应该把礼仪方面的东西搞起来。唐山人就不说了,因为彭禹没有在那里过过年,也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但是他对河套地区的习俗,还是比较了解的。你比如说,在八十年代之前,河套人过年,小辈们去长辈家里拜年,都是要磕头的;只不过是,那时候的磕头形式比较简单,一进门,看见长辈跪下磕个头站起来就可以了,没有太多的讲究。
    有一件事彭禹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在上一个时空位面,彭禹有一次和爸爸回老家过年,和叔伯兄弟三蛋去村子里长辈家拜年;由于那时已经是八十年代初,好多年轻人的头脑已经开始转变,所以,三蛋在路上和彭禹商量,到了长辈家不要磕头了,问声好就可以了。不出所料,长辈们对他们的这种胆大妄为的举止很不高兴,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脸色是非常难看的;后来,随着这种做法的普遍流传,向长辈磕头这种延续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习俗也就逐渐消失了,人们都习以为常。
    “仁义礼智信孝廉耻”这八个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礼”能够排在第三位,足见它的分量有多重要了。说道拜礼和叩头,这里面不但门道很多,而且要求也是非常讲究和严格的。一般来说,三拜九叩,那是最隆重的礼节,是老百姓过去拜天地、拜皇帝、拜祖宗和向上苍求福祭祀的最高表现形式;一拜三叩,这是普通老百姓家庭向在世的家里至亲长辈行驶的礼仪。至于一拜一叩,那是晚辈向家族其他长辈或者学生向师长(主要用于特殊场合)所行?A礼节。此外,在行礼和叩头方面,男女都是有别的;男子行礼,左手放在右手上,掌心朝下,置于头前,手掌抚地时,绝不可离的太远,头与手掌的距离,保持在三寸之内为最佳。至于女子,除了右手放在左手上以外,其他大同小异。当然了,礼前礼后的“揖深圆”,也就是说你跪倒和站起来的手臂姿势,要始终保持正确;不急不缓,不骄不躁,行动如行云流水般自如,方为上乘。
    毫无疑问,彭禹今天提出来的这些设想非常新鲜,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于是,长辈们稍稍商量了一下,就全部点头同意了。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谁不想全家上下拧成一股绳,妻贤子孝的发家致富啊!家和万事兴,这是自古以来颠簸不破的硬道理啊!
    既然大家的思想都达成了一致,电视里的文艺节目和武侠电影《大地飞鹰》一播放完,彭禹就站起来,向全家人演讲礼仪操作流程和具体做法;这个时候,距离新年到来的钟声已经很近了,再加上那部《南征北战》的老电影大家都看过,看不看都无所谓,故而,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
    按照正常的过年习俗,老百姓们一般都是要守岁的,新衣服新鞋帽,也是要等到晚上12点一过,才可以穿戴的;不过,可能是人们穷困怕了,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不管是小孩子或者老年人,都早早穿戴整齐,提前体验起了春节到来的快乐。
    一切准备就绪后,12点一到,以军哥为首的一大帮男孩子,在院子里兴致勃勃地放了一阵子炮仗,这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客厅了,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此时此刻,来东镇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麻雷子(也称二踢脚)纷纷飞向夜空,绽放出朵朵火花。
    彭家大厅里,彭禹的爷爷娘娘端坐在正面的沙发上,身穿崭新的衣服,表情庄重地目视着面前的儿孙和亲戚。
    首先上场的是彭家人,彭氏夫妇、三爹和大姑他们这些大人们站在最前面,后面是彭禹、彭薇、彭芳和三蛋他们那些小字辈;本来,这里面是没有汪超群什么事儿的,可是她不干,非要和彭家人挤在一起,给爷爷娘娘磕个头,体验一下这种难得一见的隆重气氛。
    随着大舅林书义的威严口令,彭家的直系亲属们带领着儿女,表情严肃地向爷爷和娘娘行礼跪拜;由于爷爷娘娘是家里的最高长辈,所以,他们行的礼是最隆重的三拜九叩。你还别说,通过彭禹不辞劳苦的言传身教,大家的行礼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就连小彭芳和汪超群,也一丝不苟的没有出什么差错。
    既然要搞这个仪式,又是大过年的,所以,按照事先的安排,爷爷和娘娘是要给压岁钱的;这个压岁钱,是提前用红纸包好的,每个里面装的都是十元人民币,不管是儿孙还是小辈亲戚们,只要磕头,人人有份,一律平等。
    接下来,是大舅他们这些从唐山来的亲戚们了,他们层次分明地排好队,行的礼仪也是三拜九叩;虽然彭禹的爷爷娘娘不是他们家的至尊长辈,但他们是两家人幸存的最高长辈,所以无论是谁都没有意见,何况,磕完头还有十块钱可赚,因而人人脸上乐开了花。
    本着长幼有序的原则,下面的长辈们享受的是一拜三叩了;差别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们排在前面,其他人排在后面而已。
    在压岁钱方面,彭氏夫妇和三爹、大舅他们给晚辈们的压岁钱和爷爷娘娘不一样,红包里都是五块钱;考虑到三爹和大舅他们的生活现状,为了不给他们增加负担,所有的这些红包,全部是彭家人准备的。
    这一番折腾下来,最高兴的还是那些小辈们;从爷爷娘娘算起,小家伙们从长辈们手中一共得到八笔钱,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得到了八个红包。当然,这里面得到红包最多的,当属小兵那几个年纪最小的晚辈;虽说像军哥、彭禹、彭薇和彭芳这些长辈只给了他们每人三块钱,但也让他们的荷包比其他人要鼓得多。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这几十块钱,对当时的孩子们来说,绝对是一笔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巨款;毕竟,这笔钱,相当于目前普通职工两个月的薪水啊!说道压岁钱,其实每家每户每到过年,都会给孩子们的;只不过是,那时的人们普遍都穷,不可能像彭家这样给的太多,一般孩子能够得到三五毛钱也就很不错了。
    于是乎,礼仪进行完毕后,除了彭禹和彭薇还能够沉住气之外,其他所有的孩子们都兴奋的又叫又跳;就连军哥这个三十好几的大人,脸上也没出息的堆满了笑容,乐的合不拢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