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一百一十五章:教导

    
    彭禹自从发表《好少年》以来,一直是顺风顺水,毫不夸张的说,他是在人们赞叹和恭维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所有的这一切,当然不是彭禹本人有多么聪明的缘故,而是因为他的脑袋上,隐藏着一个举世无双的人体智能芯片。由于鲜花和掌声见得多了,现在的彭禹难免心里有些飘飘然,到了今天,他都没有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些成绩是怎么来的;假如没有人体智能芯片的话,他的重生之路又该怎么走?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从汪超群身上,彭禹看出,在这个世界上,天才还是有的,甚至奇才和鬼才也不少;说实话,如果没有人体智能芯片,他彭禹尽管意外穿越了,可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普通人,在智商方面,他和那些天才、奇才等天之骄子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一刻,彭禹内心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有的只是郁闷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一句话,只有摆正自己的思想和位置,才有利于自己今后更好的发展。天降大任于斯人,那么,这个“大任”是什么呢?是上苍对自己和家人的奖赏吗?是好人必有好报的结果吗?除了这些之外,这里面还包含着什么样的深刻内涵和惊人奥秘呢?
    所有的这一切,彭禹目前还无法找到答案,不过,他始终坚信,这一切绝不是偶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作为宇宙间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人的一生,有可能会获得荣华富贵,也有可能会穷困潦倒;甚至,有的人已开始发达了,最后却一无所有,而有的人一开始日子艰难,可到后来却变得儿孙满堂,妻贤子孝。人生就像一台戏,今天哭,明天笑,有欢乐,也有悲哀,有成功,更有失败;这一切的一切,埋藏和潜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因果报应啊!
    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了,彭禹一时半会儿理不出头绪来。于是,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夸赞说:“超群,你的确很聪明;那么,你想过没有,等你长大以后,你想干什么?”
    对于彭禹的提问,汪超群歪着小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我爸爸妈妈常说,等我长大以后,要向小禹哥哥你学习,争取当一名作家、文学家,或者是音乐创作家和诗人。”
    彭禹一怔,他还真没有想到,汪庆洪两口子,会这么教育自己的子女;他挠了挠头,疑惑地问:“超群,你知道作家、文学家、音乐创作家和诗人是什么意思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吗?”
    汪超群摇了摇小脑袋说:“小禹哥哥,我不懂你说的是什么,可是,我知道你的歌曲大家可喜欢听和喜欢唱了,等我长大以后,我要像你一样,也写出好多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果然,虽然汪超群智商很高,但她现在毕竟是小孩子,那些什么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仅仅冒出了萌芽,处于模仿和盲目的崇拜中,距离独立的思考和走向正确的方向还差得很远。拔苗助长不可取,正确引导方可为;出于这种目的,彭禹认为有必要提前给她灌输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超群,一个人要干什么,或者说把什么事情干好,主要取决于他对哪个方面有天赋有兴趣;目前来说,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些为时尚早。可是,超群,你要牢牢地记住,今后你不管干什么,都要做一个使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和做好人的人;也就是说,你要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把更多的欢笑、快乐和幸福带给他们。”看着汪超群的眼睛,彭禹循循善诱道;“打比方说,你的手里有几块糖,假如你自己吃掉的话,甜的只是你自己,笑得也只是你一个人;但是,如果你把糖块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呢?那结果就不一样了,他们就会和你一样,嘴里甜,心里甜,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大家多开心啊!是不是?超群,小芳,你们是喜欢看见小朋友笑呢还是哭呢?”
    汪超群和彭芳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喜欢看见小朋友笑呀!”
    “这就对了!”彭禹欣慰地拍了下巴掌;“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少数人的幸福,这不叫幸福,一个人的快乐或者少数人的快乐,也不叫快乐;只有让绝大部分人都感到幸福和快乐,那才叫真幸福和真快乐!小芳、超群,这个世界很大,人也很多,好人坏人都有,我们只有远离坏人,亲近好人,我们自己才不会变坏,我们才能每天收获到笑声、友谊和人生的幸福。”
    对于汪超群和彭芳来说,彭禹的教导有些太深奥了,两个小家伙虽然理解不了那么深刻,但大体上还是明白了彭禹的意思;这一刻,两个小丫头一本正经地本着小脸,听的直点头。
    因为教育的对象年龄实在是太小了,尽管彭禹尽力简化语言,但还是达不到他理想的效果,这让他有种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的憋屈感。
    在前世,他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则笑话:
    某日,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到一所中学讲课,下课后,很多学生向校方反应,说他们听不懂陈老师的课,强烈要求换人。纳闷之下,校方经过调查,这才发现,由于对于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大数学家陈景润来说,中学的数学实在是太简单了,他在教学中,对每一道题只要扫一眼,想都不想,直接就给出了答案,省略了计算的方法、公式和步骤,因而,学生们都听得云山雾罩的,不知所云。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二者之间学问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在陈景润看来简单的不需要多说的东西,在学生们眼中就不一样了,复杂的就和看天书一样。
    今天,彭禹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虽然和陈景润相比,他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很不尽人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个有着五十多岁年龄、学识和经验的人,若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强行教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这个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难怪,彭芳先前赞叹汪超群聪明,只会用“厉害”两个字来形容了,因为她们掌握的词汇实在是太有限了。那么,他们之间既然相隔着好几道鸿沟,该怎么沟通好呢?
    彭禹皱着眉头思考了好一阵子,这才拿定注意:先教她们《弟子规》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醭吭蚴』柙蚨ǔ霰馗娣幢孛婢佑谐R滴薇涫滤湫∥鹕梦?渡梦?拥揽魑锼湫∥鹚讲毓端讲厍仔纳饲姿?昧ξ?咔姿?窠魑?ド碛猩岁萸子堑掠猩岁萸仔咔装?倚⒑文亚自魑倚⒎较汀??
    彭禹一边做饭,一边耐心地教导着这两个小家伙,并且一字一句地解释给她们听。人的接受能力有别,对于汪超群来说,彭禹解说三四遍后,虽然有些字眼还拿捏不准,但大致意思已经搞明白了,所缺少的,只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而小彭芳的表现却差了一些,尽管她也听得很认真,但在理解能力上和举一反三的变通上,和汪超群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的。即便如此,彭禹心里还是十分的高兴,虽然妹妹的智商没有汪超群高,但也相差不远,算得上是聪明伶俐和出类拔萃了。
    《弟子规》篇幅不长,只有360句,共1080字,是集孔孟等圣贤道德教育之大成之作;它和《三字经》一样,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在上一个时空位面,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弟子规》和《三字经》传播极广,妇孺皆知,是我国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必修之课。
    就这样,等到彭禹做好饭,爸爸妈妈他们陆续回到家里之后,小彭芳和汪超群已经学会了大半的《弟子规》内容,可以朗朗上口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