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五十二章:大串联

    
    第一更
    这次采访,在人们争先恐后的提问下,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记者们心满意足地走后,知晓了彭禹要开消夏晚会消息的亲戚们和邻居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一个个欢呼跃雀和奔走相告,很快,就把附近地区传遍了。
    对于儿子要举办晚会的事儿,妈妈林书敏也说不出什么,只是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儿子把这件事办砸了。
    大家吃晚饭的时候,由于大舅积极的邀请,他们厂的几位主要领导全部爽快地来到了林家;酒席上,领导们和彭禹围坐在一个桌子上,不断地感叹和夸奖彭禹出众的才华和非凡的际遇。喝到酣畅之际,领导们豪气大生,纷纷询问彭禹需要什么帮助,他们想尽一些地主之谊和绵薄之力。既然领导们都发话了,彭禹也就不再矫情,提出明天要出去办事,希望能够有一辆车代步;对于彭禹的要求,大领导拍着胸脯一口就答应了,并且当场指派军哥,明日一早把他那辆新买的212吉普车开过来,专门陪伴彭禹去办事,用个十天半月都没有问题。领导的慷慨大方,让大舅和彭禹很是感激,把他们伺候的酒足饭饱,这才罢休。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和考虑,大舅单位的领导还是很守信用的;翌日,天刚麻麻亮,军哥就开着一辆崭新的212吉普车,来到了大舅家的门前。
    出于礼貌,彭禹首先拜访的是唐山政府机关——唐山革命委员会,不出所料,彭禹虽然看上去还是个小孩子,但他成熟的表现、老练的谈吐和颇高的名声,依旧受到各位领导的热情接待和赞赏;大家熟络后,彭禹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在知道彭禹要将自己的新音乐作品在唐山首演后,领导们兴趣大增,立即派人引导彭禹去了唐山京剧团和专区直属歌舞团。那个时候,相对而言,唐山京剧团在规模上看上去虽然要比专区直属歌舞团强,但是,彭禹最后还是选定了唐山专区直属歌舞团,作为演奏自己新作品的团队;不图别的,就是因为他们表演的形式和风格是现代派的,和自己的作品有共同之处。
    说起来,那个时候,唐山专区直属歌舞团规模不大,高质量的演员和节目也没有几个;但是,他们胜在现代化乐器比较齐全,操作水平也属专区一流,演出队伍较为精干。因此,当剧团领导接到上级安排的这个任务后,二话不说的和彭禹探讨的十分火热;他认为,这是一个把唐山专区直属歌舞团的名气推向更高层次的难得契机。
    如果说,唐山专区直属歌舞团的领导和几个主要演员,先前还是出于仰慕彭禹的声望而客气的话,那么,当彭禹把自己的新作品拿出来后,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彭禹这次出手的主要是四部新音乐作品,它们分别是《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世界需要热心肠》和《祈祷》;至于为什么单挑选出来这四部音乐作品,彭禹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作为过来人,彭禹很清楚,在这片土地上,很快会发生怎么样的灾难;在这种难言和痛苦的背景下,他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们纯真良善的一面,用无私的爱和责任,勇敢地去挑战大自然的冷酷和无情。
    在座的无论是领导还是演员,都可以称得上是音乐界的行家里手,他们很快从彭禹的新作品里面,嗅到了与众不同的音乐魅力和巨大良机,同时,对彭禹这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居然能写出如此美妙和内涵深刻的歌曲,在不可思议中佩服的五体投地。其中,一位年轻的女演员在试着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时,禁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
    在大家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后,彭禹和他们探讨起了作品的演出安排和程序;经过协商,《爱的奉献》那首歌,由剧团的一位名叫胡亢梅的女中音演员演唱,《世界需要热心肠》由彭禹和剧团里组成的合唱队一起演唱,而《烛光里的妈妈》和《祈祷》这两首歌,分别由彭禹独唱和领唱。为了排练好这些新曲目,专区直属歌舞团在当日就进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而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彭禹每天都来到剧团,和大家至少合练2——3个小时以上。
    紧接着,彭禹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唐山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古冶区和新区,联系设立在那里的主要中小学校,游说他们一起参加在27日晚举办的消夏文艺大汇演;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彭禹还去了归唐山直属管辖的丰润、玉田、遵化、迁安、滦县、乐亭和唐海等县,并从每个县都选出一所最重要的中学,号召他们参与其中。
    不得不说,通过连续几天的劳苦奔波,彭禹的这块金字招牌还是很唬人很管用的,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爽快地答应了彭禹的建议,表示一定会参加这次汇演,并至少演出两到三个节目。
    大串联由于出奇的顺利,所以彭禹更加忙碌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彭禹一边统计各个学校的表演目录,一边细致地安排各个单位和学校出场的先后序列;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参加专区直属歌舞团的合练,可谓忙的四脚朝天。等最后的演出节目表出来后,彭禹大略估算了一下,等这些节目演出完毕,至少需要八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从27日晚上八点开始正常演出的话,节目表演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是没有问题的。
    彭禹忙,妈妈也没有清闲。这几天,因为东家请西家叫的,妈妈林书敏每天抱着小彭芳走东串西。相对而言,虽然亲戚们日子不好过,拿不出什么太稀罕太丰富的东西招待客人,但林书敏已经很满足了。对于吃的好坏,她并不挑剔,她注重的是亲情;只要亲戚们能够诚心实意的待客,哪怕就是端上来一碗白开水,她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当然了,彭禹由于最近很忙,很多时候都不在家吃饭,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各个单位和学校热情地留住不放,非得好好款待一下才行。由此,作为专职司机的军哥也跟着沾光了,每天吃喝的红光满面,开心和牛逼的两脚发飘。
    眼看演出的日期临近,彭禹又开始张罗场地了;在察看了不少地方后,彭禹选中了古冶区的外围。这里面临一条干枯的小河漕,荒草遍地,地势比较平坦,就算聚集十万八万人,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接下来,彭禹又跑了几趟唐山革命委员会,恳请他们组织人马把那里平整了一下,就开始搭建演出舞台和安放音响设备了。
    在各级领导们的大力支持下,演出场地很快整理完毕,由木材搭建起来的一个一人高的巨大舞台,也于26日晚正式完工;此外,人们还在场地的四周,竖起了几十根高大的木桩,上面悬挂满了大喇叭和灯光设备。
    7月27日到了,从早上开始,唐山专区直属歌舞团就布置起了舞台,并将音响设备和各类大中型乐器搬了上去;到了下午的时候,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为主的几家广播台也赶到了现场,开始调试他们的广播和转播仪器。此外,各个单位和学校的表演团体,也在七点左右陆续抵达了现场。
    七点三十分左右,观众们已经基本上就位;这里面,有领导、干部、工人、教师、学生等等。除了表演台前摆置着一片领导们的座椅外,观众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人人都是自带小方凳或者马扎;放眼望去,人潮涌动,人山人海,嘈杂声不绝于耳。
    注:鄙人虽然没少上网查阅资料,可是,由于本小说描述的年代有点久远,有关唐山市的很多具体资料无法找到;所以,假如我的作品里出现与真实现状不符的情况,还请各位看官多多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为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