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

第二十五章:对不起,我不去北京

    
    文艺表演结束了,人们带着震惊和激动,逐渐离开了区综合大礼堂。
    这场文艺表演加上领导们的讲话,折腾了将近三个小时;眼看快到了饭点,区委领导们还算厚道,并没有把演职人员解散,而是又把他们请到区招待所大食堂,大鱼大肉地招待了一顿。在丰盛的晚宴上,区招待部门特别为大家摆上了白酒和红酒;让人们尽情享用。因为心里苦闷和愤愤不平,红旗中学和前进中学的两位校长,喝了个酩酊大醉。
    饭后,红卫小学的人马坐上上级领导派来的大轿车,被送回了学校;而白校长和彭老师却没有走,被人接到区招待所贵宾室,准备参加晚上的特别会议。
    作为一个中央部门和全国文化大革命管委会里面比较重要的领导,迟群很忙,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耐心,泡在这个偏远落后的地方;北京和清华大学还有一大摊子事,等待着他回去处理和解决。可是,临走之前,他还有一些事情,必须向大家交代清楚。
    通过整整一天的接触,迟群对彭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这孩子虽然貌不出众,身上也缺乏革命的干劲和精神,但这孩子很懂礼貌,也很有眼头见识,接人待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再者,彭禹那横溢的才华,也被迟群看好和欣赏。一句话,他对彭禹的第一印象,比那个什么“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黄帅,可是强多了。因此,在他的心里,也对*敏锐的识人眼力,有了几分佩服。
    会议是在区招待所会议室召开的,在场的人员,除了跟随迟群的原班人马和省市委主要领导外,只增加了红卫小学的校长白云飞和彭禹的父亲彭国庆。
    现在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辛苦了一天的迟群因为想早点休息,于是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再一次强调了一番这件新生事物的重要性,指示省委和正阳市有关领导必须持之以恒地把这件事办下去,在社会上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积极的革命氛围。
    又听了几位下属和省领导的发言后,迟群果断地打住了众人的话头,微笑着对坐在自己对面的彭禹说:“小彭禹啊!为了让你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创作环境,我准备让你跟随我去北京,我把你安排进北京最好的学校里,为你提供优良的学习和创作条件。当然了,作为一名十分出色的小歌手,你肯定会被我们安排到中国中央银河少年合唱团的;好了,你提前做一下准备,咱们明天一早就走。”
    迟群的话,让彭禹着实吃了一惊,因为他确实没有想到,迟群会向他提出进京的要求。刹那间,彭禹在四周投来的一道道羡慕和赞许的眼光包围中,茫然地石化了。
    彭禹是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去北京能干什么呢?现在这个世道这么乱,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正搞的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如果彭禹去北京的话,难免会被人拉进造反的队伍里,和他们沆瀣一气,乱搞乱闹的。*是什么人?迟群是什么人?他们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和争权夺利的家伙啊!彭禹倘若去了北京,那不就和黄帅、张铁生一样,被他们当成了枪杆子了吗?再说了,新年一过,按照历史的发展趋势,敬爱的周总理将于1976年1月8日去世,到时候北京又是一场大动荡。等到了4月4日清明节的时候,首都人民悼念周总理的活动更是达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会一片混乱的。所以说,彭禹若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阵营,那不是纯粹往火坑里跳吗?再者,作为穿越者或者说重生者,彭禹很清楚的知道,*就像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他实在不愿意也非常反感,在这个节骨眼上去趟这个浑水,继而影响自己日后的崛起和发展。但是话又说回来,假如他现在胆敢贸然地拒绝迟群的邀请,后果肯定是十分严重的;至于到底会发生什么,他确实不敢想象也难以预料。
    于是,彭禹沉默了,他的脑子里翻江倒海,拼命地思考和组织着语言,看看怎么样才能蒙混过关,躲过这一劫。
    彭禹心里着急,白校长和彭国庆更急。本来,在听到迟群准备让彭禹去北京的话语后,两个人是大喜过望的,也是满心欢喜的;但是,作为当事人,彭禹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和什么想法,居然半天不表态,也不吭声,这让白校长和彭国庆急得火烧火燎、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半分钟过去了,迟群等得不耐烦了;他咳嗽了两声,竖起眉毛,将阴森严厉地目光投向彭禹。
    这是,彭禹终于开口了;他经过再三斟酌后,面红耳赤地说:“首长,您……您真是对我太好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和报答您才好……”
    轰,会场上响起一片友善的笑声;彭禹那充满孩子气的话,打破了会场沉闷和有些尴尬的气氛,场面一下子轻松起来。
    哦,原来这个小家伙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迟群恍然地笑了笑,脸色也由阴转晴。可是,正当他说些什么的时候,彭禹又开口了。
    “首长,不过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请你们参考一下。嗯,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要想把伟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轰轰烈烈地搞下去,我们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祖国的农村还有那些偏远的边疆地区的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我们也要积极地去占领。从这一方面考虑,我觉得我还是在本地发展的好,毕竟,在北京那些大地方,有黄帅和张铁生这些大姐姐和大哥哥们在,力量已经很充足了;而这里呢,却非常缺乏人手。”说到这里,彭禹抬起头来,腼腆地看着迟群,继续说道;“所以,为了进一步打开局面,我愿意像一颗钉子一样,扎根在这里,贡献在这里,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努力用自己的才智和微薄的力量,为咱们的革命事业出力献策。嗯,那个,当然了,等到事业大成的那一天,我会去北京向您和其他首长们汇报工作的。”
    哇!迟群惊呆了,中央*管委会特别领导小组的成员们也都惊呆了,就连白校长和彭国庆,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乖乖,一个年仅11岁的正在上五年级的小男孩,居然能够说出这么多词汇丰富和见识深刻的话语,这还是人吗?这也太有些逆天了吧?
    迟群虽然见多视广,但也吃惊不小,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疑惑地看着彭禹,惊奇地问道“好家伙,彭禹,你懂的道理还不少啊!话也讲得很不错。彭禹,你今年才上五年级,这里面的很多词汇你们在课本上还没有学到吧?可是,你怎么就会讲出来呢?你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迟群的疑问,彭禹似乎早有准备;他站起来,从随身携带的书包里掏出一个大本子,一面探着身子恭敬地把书本递到迟群的手里,一面神情忸怩着说:“呵呵,好多话语和革命名词,都是我从报纸和广播上了解到的,至于词汇嘛!我这个人爱学习,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来作品,我跑了好多趟区文化站,从字典里学了不少新词。说实话,为了写《好少年》那首歌还有其他东西,我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呢!呵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