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主宰

第407章 林中妙对

    
    0405、大王,请自重!
    粮草入库一事,交给张辽去办。
    刘辩则带着土地凭据,返回州牧府。
    就在这时,守卫西门的士卒急忙跑来。
    禁卫了解情况后,来到刘辩面前。
    禁卫作揖道:“禀大王,荆州刘表的运粮队,即将入城。”
    刘辩闻言,看向禁卫,“你去接手,转交张辽。”
    “诺。”禁卫无比吃惊,却也感到高兴。
    毕竟,今后不单单守护大王的安危。
    实际,典韦不在,张辽又忙着粮草入库,只能将这些事交给禁卫去做,毕竟信得过。
    ……
    次日。
    午时稍过。
    马日磾、荀彧、甘宁、马钧一行,进入汝南城。
    刘辩得到消息,早早的命张辽前去迎接。
    这会儿,在张辽的带领下,来到刘辩面前。
    “我等拜见大王!!”众人纷纷躬身作揖。
    “诸位免礼,快快请起。”刘辩坐在书案后,满面笑容,抬手虚扶。
    殊不知,在马日磾尚未动身之时,侍中伏完的消息,便送到汝南。
    因此,对于马日磾折身返回,以及带着陛下给予的结果,早已知晓。
    当然,马日磾带来的只是针对‘袁术伏诛’的结果,关于刘备的奏表,按照时间计算,这会刚刚抵达长安。
    众人纷纷起身后,马日磾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交给刘辩,“大王,关于袁术伏诛一事,陛下皆命人写在上面。”
    很快,刘辩接过竹简,展开查看。
    不多时,刘辩怒道:“哼……真是便宜他袁术了!”
    转念间,刘辩换了一副面孔,嘴角漾起一丝不可察觉的笑意。
    旋即,刘辩的目光落在马日磾脸上,“治理豫州一事,今后本王还要多多仰仗太傅!”
    刘辩之所以高兴,主要有两件事——
    其一,命他暂代豫州州牧之位。
    其二,袁术之乱结束,相关功臣、武将,晋封一事皆由他做主,届时上报即可。
    至于马日磾言称洗脱罪责,刘辩反而认为是刘协安排在他身边的定时炸弹。
    不过,他马日磾的性命是刘辩救的,反而相信他不会做出背叛恩人的举动。
    显然,在举荐豫州州牧期间,马日磾第一个支持刘辩。
    可见,他不仅不会出卖洛阳王,甚至会站在刘辩这一边。
    “哪里哪里,是下官仰仗大王才是!”
    马日磾施了一礼,“倘若不是大王将袁术伏诛,下官恐怕已经……”
    话音至此,马日磾尴尬一笑,反而转变话题,“大王荣升豫州州牧之位,是我等的荣幸,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在场众人,除去刘辩,皆不知大王荣升州牧一事,故而纷纷跪倒在地,满脸堆笑,“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免礼,大家都快请起。”
    刘辩再次抬手虚扶,笑道:“除掉逆贼袁术,是大家的功劳!
    本王能够得到陛下的信任,也是大王的帮衬。本王理应感谢大家才是。”
    “正好,伏诛逆贼袁术之功,陛下命本王对大家进行封赏。”
    刘辩话音一顿,再次说道:“此次能够顺利拿下袁术,少不了文远和叔至,倘若文远没有成功阻截纪灵,相信叔至不会夺下汝南。”
    “大王言重了,倘若没有大王运筹帷幄,我张辽又岂会想到阻击纪灵?所以,末将不敢居功。”张辽作揖道。
    刘辩轻微摇头,朗声道:“张辽,上前听封。”
    “末将在!”张辽即使嘴上那样说,可心底却极为欢喜。
    “本王命你暂驻豫州汝南,原纪灵麾下四千三百余降卒,尽数归你麾下。”
    “谢大王!”张辽屈膝跪地,叩首作揖。
    虽然只是暂驻,但张辽的职位却相当于‘都尉’,地位仅次于的太守。
    刘辩道:“叔至不在,本王命他为中郎将,驻守之地不变;
    公明截取粮草,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就命为裨将军。”
    虽然徐晃只是截取粮草,并未上阵杀敌,可他截取的粮草,却救活很多很多百姓。
    更何况,封官之后还需上表,刘辩自然有一番说辞,毕竟裨将军的位置不小。
    刘辩继续说道:“孙策虽是袁术旧部,但念他迷途知返,关键时刻能够明辨是非,这一点很重要,本王命他为淮南太守。”
    刘辩话锋一转——
    “至于惨烈收场的兖州牧曹操,还是交给陛下安抚吧!
    其他文官武将,皆按照功劳大小,连升一至三级,此事就交给文若先生去办。”
    “诺,荀彧领命。”荀彧作揖施礼。
    “待唐州牧的粮种一到,杨弘、阎象调查人口、土地归来,当着手推行屯田。”刘辩道。
    “大王威武!!!”顷刻间,众人纷纷作揖施礼,随即相继离去。
    ……
    另一边。
    刘辩递上的奏表,刚好抵达皇帝刘协的面前。
    关于刘备的身份,刘协曾命人查过,发现竟是中山靖王之后。
    如此算来,他刘备也算汉室皇亲,且,理应称呼他为皇叔。
    但——
    “刘玄德与公孙瓒是同窗,对他施以援手,可见是情理之中。
    他此番出现,是为了帮助陶谦度过难关,显然心怀百姓,乃良善之辈。
    只是,王兄为何偏要将他赶出徐州?”刘协看着奏表,自言自语。
    殊不知,当初公孙瓒在未央宫,实属试图杀害刘辩,反被刘辩以弑君的名号,就地正法。
    在公孙瓒被押解长安之前,只是被冠以乱贼之名,毕竟他与袁绍‘分脏不均’,从而引发界桥之战。
    在此期间,刘备只是相助公孙瓒,与袁绍展开大战。
    所以,在刘协看来,刘备算不上‘谋逆者’的同党,最多算乱贼党羽。
    可话又说回来——
    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战事,即使构成搅乱世间安宁的罪名,可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这就是战乱年代。
    何况无论那时候、还是眼下,刘协都是没有实权,完全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人。
    刘协思怵片刻,缓缓收起奏表,心说:“王兄不希望乱贼同党留在徐州,显然是为了反之犯上作乱。
    可他刘玄德心系百姓,又是汉世宗亲,倘若此时施以拉拢,那么……王兄会怎样?”
    不消两息,刘协的嘴角逐渐上扬。
    旋即,刘协命小黄门执笔,不仅回复洛阳王的奏表,还给处于徐州的刘备,颁布一道命令。
    一刻钟后。
    小黄门将奏表回复,给刘备的命令,分别交给两人,送往汝南与徐州。
    ……
    两日后。
    豫州,汝南。
    杨弘、阎象先后归来,唐瑁的萝卜种子和萝卜,刚好抵达汝南。
    刘辩与马日磾、荀彧、杨弘、阎象一番商议、整理。
    三日后,以汝南为中心,向四面八方逐渐推行屯田。
    与此同时——
    张、李、周三家支持屯田的事,被洛阳王以榜文的形式,向其他郡县推广。
    自此开始,得到广大百姓们的支持,以及其他郡县望族的支持,并愿意献出土地,加入到屯田的行列中来。
    另外,汝南四大望族之一的孙氏,也刚好在此时献出土地,支持大王。
    是的,孙氏家主仅仅献上土地,并未献出粮食。
    老话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他三家不仅献女、献地、献粮,他孙氏仅仅只是献出土地,这让刘辩很是不解。
    按理说,越是这个节骨眼,他们难道不应该巴结刘辩吗?
    这天,入夜时分。
    在禁卫的传唤下,周氏族长周达,自州牧府后门,走了进去。
    起初,周达很是兴奋,毕竟得到大王传唤。
    然而,当意识到走后门,而不是前门时,反而不由得产生疑惑。
    可是,当他询问禁卫时,却得到一句“不该知道,不要多问。”
    周达虽不明白,但着实不敢多问。
    很快,在禁卫的带领下,周达来到刘辩面前。
    “学生周达,拜见大王!”周达躬身作揖。
    “无需多礼。”刘辩沉声道:“本王且问你,城中望族孙氏,有何来头?”
    周达闻言,不由得一愣,继而如实说道:
    “孙氏族长的长子,曾是陈留太守张邈的幕僚,张邈被杀后,孙氏逐渐没落。”
    张邈的幕僚?
    刘辩对于历史,只将目光放在袁术身上。
    对于汝南四大望族,从未听说过。
    可既然是张邈的幕僚,可见这汝南孙氏的地位,可能仅次于袁氏。
    只是,刘辩与张邈不仅有过数面之缘,他还是被刘辩杀死。
    那么,那幕僚是孙氏族长之子,显然多半见过刘辩。
    可是,刘辩对张邈身边的人,几乎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过,或许当初停驻陈留的韩馥,认识对方吧!?
    刘辩心中如是想到,且,暗暗记在心底。
    “原来如此,难怪孙氏他……”刘辩话音至此,忽然不再说下去。
    然而,关于孙氏仅仅献上土地一事,周达已经知晓。
    可他听了刘辩的话,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试探性地说:“大王,有句话,学生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刘辩最烦这样说话的人。
    “孙氏长子,虽在张邈死后不久也死了,但他孙氏,依旧培养食客,或许会……意图不轨之事。”周达道。
    周达十分清楚,在诺大的汝南,能真正让他忌惮的,只有孙氏。
    所以,既然大王提及孙氏,最好能借助他的手,将孙氏除掉,他周达便有信心坐稳汝南第一家族的地位。
    “培养食客,意图不轨?”
    顷刻间,刘辩眼底闪过一丝寒意,“把你知道的,尽数到来,若敢隐瞒一个字,后果你明白。”
    周达撞见刘辩投来的目光,身子不由得打了个寒蝉。
    旋即,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磕头如捣蒜,“明白明白,小人明白!”
    “还不快说!?”
    周达忙道:“小的只知道,孙氏长子死后,他的好友石韬,留在孙氏族长身边。
    传言是代好友行孝,实则暗中招揽各地名士。小的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句欺瞒。”
    “石韬?石广元!我当是谁,哼……”刘辩嘴上喃喃。
    石韬,颍川人士。
    曾与犯下命案的剑客徐庶,共同前往荆州,拜在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
    在此期间,与庞统、诸葛亮、崔钧、孟建为友。
    刘备二顾隆中之时,曾在路上遇见石韬、孟建凭桌对饮,试图邀请二人出山,反遭拒绝。
    不过,虽然刘辩没将石韬放在眼里,但他的朋友圈,反而有兴趣认识一下。
    然而,这孙氏培养食客、意图不轨,明显不现实。
    张邈、张超兄弟二人已死。
    刘辩做的干净利落,将所有杀人疑点转向袁绍。
    要说到为主报仇,他们只可能与韩馥联手。
    可是,韩馥已有青州黄巾渠帅相助,不可能与汝南二流望族联手!
    不管怎么说,孙氏没有上交余粮,甚至没有献女的打算,明显不会与刘辩站在一条船上。
    当然,这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刘辩的个人想法。
    “很好,本王知道了,你且下去吧!”刘辩道。
    周达不敢多问,连忙叩首,“谢大王!”
    “对了。”刘辩补充道:“将你妹妹送过来,明早自然会送回去。”
    “啊?这……”周达原本痴心妄想,凭妹妹的姿色,绝对能成为洛阳王的妾室。
    可如今看来,不仅要偷偷送来,还要走后门,唉……
    周达不敢拒绝,连忙称是,“诺,小的这就去准备。”
    随着周达离去,刘辩嘴角上扬。
    不消半个时辰,周达果然将妹妹周韵送来。
    此时,周韵一身素色装扮,坐在榻上,双手拇指相互交叠,尽显紧张。
    吱嘎……
    伴着一道开门声,刘辩走了进来。
    “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
    刘辩走到低着头的周韵身前,伸出手,抬起她的下巴,“周小姐,好久不见!”
    此刻,周韵看着面露笑意的刘辩,小心脏不由得加快,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民女周氏,见过大王!”周韵呵气如兰,轻声呢喃。
    刘辩看着一张一合,如同果冻一般剔透的嘴巴,瞬间凑了上去。
    “呃啊……”
    周韵出于本能的排斥,且,试图推开刘辩。
    可是,她的纤纤素手触碰刘辩衣服的瞬间,反被刘辩扑倒在榻。
    “大王,请自重。”周韵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即使周韵明白此行的原因,可她的内心仍旧排斥,毕竟刘辩的行为过于粗-鲁。
    刘辩不予理会,反而运用娴熟的技法,促使周韵渐渐适应,不再排斥,变得顺从。
    不消盏茶时间。
    “呃啊……”
    一道极其痛苦的惨呼声,划破愈发漆黑的夜空。
    ……
    次日清早。
    刘辩并未将周韵送回去。
    昨夜她的表现,令刘辩非常满意。
    这会儿,即使二人自睡梦中醒来,可刘辩却没有闲着,仍旧与之做运动。
    周韵断断续续的声音,令刘辩很是卖力。
    可是,刘辩这边尽情尽兴的享受,议事厅里的张辽、荀彧,却是满脸愁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