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刘备想要定都于幽州渔阳,就是那个“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渔阳,可见是军事重镇。渔阳曾经遭受张举之乱,十室五、六空,几乎所有的人口都是骑士、府兵。刘备想要定都于此,就是因为这里全是刘备的人马,可以把遭到部下叛变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当然,刘备不会用这个做理由,而是用渔阳靠海,辽东、青州等地转运方便,哪怕就是断粮了,也能靠打渔维持生活。
这个理由很强大,对于一群饿怕了的人来说,粮食安全真的很重要。
不过,杨彪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渔阳偏远,不利于控制天下,反而是洛阳居天下之中,才是定都的最好所在,现在虽然不适合做首都,但是可以定都于河内,等到将来洛阳恢复了元气,再迁都回洛阳不迟。
杨彪自从不当太尉改当了国老,当真是放飞了自我,再也没有顾忌,而且他这话也是出于公心,刘备也不能多说什么。
其实这是刘备想当然了,关中地区的土地还没有耗尽地力,也没有大运河沟通南北之前,燕地还真不适合做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善之地。
最后,还是双方各退了一步,迁都邺城,离洛阳也不算太远,
西元一九六年,迁都邺城,改元建安,是为建安元年。
拜刘备的大将军录尚书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刘备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被董卓、王莽等乱臣贼子所败坏,推辞掉了剑履上殿的待遇。
于是,汉献帝拜刘备为大将军,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刘备又表示自己不是外戚,不能担任大将军的职务。
最后,刘备以左将军录尚书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其实就是刘备还是用左将军府的只能来统治青州、冀州、幽州三州。
只是多费点前来养一个了朝廷,头上多了一群三公九卿而已。
刘备虽然当初跋扈了一场,在外人看来,刘备不像李傕等人搞什么大司马、大将军之类的位在三公之上的职位,这就是忠臣。
要知道曹操在控制了汉献帝后,也忍不住给自己搞个大将军做做,袁绍发火了之后曹操才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也就是刘备作为穿越者,不怎么在乎这些虚名,只是要求实际利益。
赵温自备刘备免职,不但不怨,反而积极向刘备靠拢。对于这种知趣的,刘备便又给了他一个三公的位置,表他为司徒。
关中名士赵岐,以八十多岁高龄还一路跟随、保护汉献帝,刘备感叹其忠,上表举荐其为司空。
又上表天子,想要请刘表来做太尉,虽然刘备心里也清楚,刘表大约是不会来上任的。同时派人传旨给刘表,叫他交出杨定。
至此,朝廷中三公齐备。
分别是司空赵岐、司徒赵温、太尉刘表。
朝中大小事务,自然皆是由刘备一手把持。
刘备又上书天子,请汉献帝承认自己私自设立的二十级府兵制度为二十级军功爵。
不但如此,以后各地乡亭任用官吏,要优先任用伤残、退役之府兵,若是爵位相同的,就要比试射箭来决定。
汉献帝倒是个有学问的,问刘备这是不是要学李悝“射箭断诉”之故事。
玄德表示现在天下大乱,与战国无异,正该用李悝之法,以收军心。
最后这句“以收军心”说到了汉献帝的心里,他混到现在这个地步,还不就是因为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于是便同意了刘备所请。
这也是汉献帝太年轻了,刘备挖了个坑,他自己就跳了下去。
府兵的待遇可不低,免税、免徭役、免口赋,本来这些待遇本来就是是刘备给予的,府兵们早就享受惯了的,现在汉献帝下旨认同,这些大兵会感激谁?
刘备很淡定的表示,虽然我不玩音乐,但不代表我不会带节奏。
他早就安排好了人手,在军中散播诸如这些待遇都是刘备据理力争才给大家争来的,要是刘备下台了,不做左将军了,只怕要被朝廷给收了回去。
而且,汉献帝此举虽然能得军心,但却不得士心。
汉献帝这么干,等于是给刘备重视武人的政策背书,这就让相当一部分盼望着汉献帝能够拨乱反正的士人大失所望。
李傕刚入长安之时,还不敢太过放肆,汉献帝也掌握着部分权利,比如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因为李儒杀了少帝刘辨,汉献帝不肯答应,甚至还要治罪于李儒。李傕也只能辩解说:“杀弘农王的是董卓,不是李儒的本意,陛下不能惩罚无辜之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李儒也没当成侍中。
现在汉献帝也想借刘备立足未稳的时机,把权力抓在自己这个天子手中。
结果,刘备一点面子都不给,汉献帝数次降诏都被刘备给挡了回去。
刘备虽然给汉献帝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是却连丝毫权力都不给他,只是送了美女二十人入宫。
不但如此,刘备又在朝廷上对汉献帝道:“如今天家没有子嗣,这不是国家之福,还请陛下多纳些有宜男之相的女子入宫,诞下皇子才是最大的事。至于政务,则圣天子垂拱而治,诸大臣各尽其责,不亦可乎!”
这句曹参的名言,立刻就把汉献帝给堵回了后宫造人去了,便是其他大臣也无话可说,东汉一代本就外戚大将军摄政的传统,现在刘备以皇叔的身份摄政,也说的过去。
但是,汉献帝并不清楚,刘备偷偷的给他在饭菜里下了大(壮)补(阳)药,又偷偷给他下了避孕药。
总之,汉献帝这辈子估计是别想有孩子了,反而很容易最后操劳过度而死。
这也没什么,东汉皇帝的特点就是一死的早,二生不出孩子来。
郑玄推辞了三公的职位,刘备又表举他为大司农,郑玄这次接受了任命,上任一个月,又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官,自此,天下皆呼之为“郑司农”。
这次刘备不再矫情,用崔孟为大司农,任俊副之。
关羽为并州牧,兼任征北将军。
戏志才为军师将军,封亭侯。
程昱为青州刺史。
赵云为楼船将军。
弘农人张猛,就是凉州三明张奂的儿子,拜为凉州刺史。
拜钟繇为河南尹,安抚河南、洛阳之地。
陈纪辞去了平原相的职位,刘备又举荐他为渤海太守,给他一个补偿。
举荐审配为河内太守,刘德然为魏郡尹,刘备同族十数人,皆被刘备派出去掌握禁军,防止汉献帝拉拢了禁军,把自己像何进一样干掉。
国丈伏完见刘备大权独揽,害怕刘备对付他,干脆辞官归家。
见伏完这么识趣,刘备也没有赶尽杀绝,拜伏完为中散大夫。
拜丁冲为司隶校尉,驻长安。丁冲是曹操的同乡,和丁夫人是同族,刘备用他是存了拉拢曹操的意思,现在的曹操,刘备已经完全可以收为己用了。丁冲非常喜欢喝酒,在长安常常与关中、西凉各路将领把酒言欢,最后没能经的住“酒精考验”,把自己活活给喝死了。(史实,不是我瞎掰的。)
以河东裴茂,督三辅诸军讨李傕、郭祀。段煨、梁兴、张横、韩遂、马腾等人皆奉旨参战。
并于次年,斩李傕,夷其三族,悬其首于都城。以段煨为安南将军,封閺乡侯。
郭汜被他的部下伍习所袭,死于郿县。
诏令天下郡国长吏前来邺城朝贡天子。
小说推荐
- 三国之蜀汉崛起
- 余十岁读三国,今已十载,心慕三国英豪久矣.这个年轻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三国.本是碌碌之辈,却熟读三国.能知前后事.欲助刘备一统天下,然,刘,关,张,诸葛众人皆与所知有异,一时不辨,却不知孰善?孰恶?这里的人有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争权的,有为了信仰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背负千古骂名的,有为了私利铤而走险的,
- 历史小说柔情小丈夫全本
- 最新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立誓言魂归三国 终章
- 大汉第三帝国
- 历史小说不爱太阳的向日葵连载
- 最新章:第七百三十四章 师徒夜话
-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 逆转国势,碾压诸侯,镇压叛乱,开疆辟土,复兴大秦帝国,推动文明进程,一切都从公元前207年底开始。斩赵高,宰胡亥,逆转国运!挽救华夏文明精华,挽救诸子百家经典,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论什么道,王道、霸道?碾压!碾压刘帮,碾压项羽,碾压过后再说孔孟之道
- 历史小说马帮1连载
- 最新章:第286章 秦帝国崛起(终)
- 三国之废帝崛起
- 三国乱世,汉献帝刘协突然发现自己又活了过来。洛阳城的废墟中,刘协脑中出现了一张奇怪图卷。细细端详,刘协发现这是一张大汉的地图!于此同时,他听到了一道冰冷的提示音【恭喜宿主,开启江山社稷图【系统提示:江山社稷图第一阶段功能为纳物空间【状态:激活【系统提示:江山社稷图第二阶段功能为天象预示【将在宿主招募
- 历史小说碳烤火腿肠连载
- 最新章:第26章 阴谋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本书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18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争霸战争。小说以豹子李弘以一介奴隶的身份救出鲜卑大帅,逃回大汉,由一个普通士卒开始,屡立奇功,成为将军,从而影响整个汉末历史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东汉末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一群英雄人物改变
- 历史小说猛子全本
- 最新章:新书公告和大汉结束语
- 帝国霸业之崛起
- 都市小说大泽天下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三十三章【投笔从戎】大结局
- 大明之帝国崛起
- 21世纪的物化学霸朱昊炜意外魂穿1498年大明太子朱厚照身上,为避免三百年后中华民族的沦陷,誓要凭着学识改变大明现状,对大明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大明不断锐意进取,开疆扩土,征高丽、破东桑,探澳洲,占美洲,中华民族矗立在世界巅峰
- 历史小说尘世迷途人连载
- 最新章:执掌大明 第五十三章 李成的过往
- 三国之大汉再起
- 东汉末年,汉室崩塌。刘闲意外穿越到这乱世,开始一段传奇人生。利用遥遥领先这个时代的知识,收名将,戏红颜,混的风生水起。同时训练出一支傲视当世的铁血精锐。刘姓为王,大浪淘沙。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一个完全不同的大汉帝国重新出现在了大地的东方
- 历史小说妖惑天下连载
- 最新章:第两千两百三十章 新的征战
- 崛起的魔法科技帝国
- 玄幻小说张大掌贵连载
- 最新章:第一百一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