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我真是纨绔皇子

第二百七十四章:电报

    
    仅仅几日时间,报纸在长安城中,彻底火爆。而这几日时间,到驿站订阅报纸的人数,开始激增。
    目前居然已经有几百人之多。
    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着。
    破千,似乎用不几天时间。
    而报纸,也正通过驿站,以长安城为中心,向大唐各个州郡开始传递。
    在驿站没有改制之前。
    从大唐传递到最边远的地区,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时间。
    而现在,这个时间,大大提前。
    现在,哪怕是最边缘的地区,最多两个月的时间,也足以抵达。
    但是,这个时间,对秀儿来说,仍然有些难以接受。
    秀儿找到李愔,就这个问题,开始和李愔商谈。
    “殿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进运输速度呢?”
    “将报纸运送到最边缘的地区,几乎要用两个月的时间。”
    “这新闻,还是新闻吗?再者说,光是途中花费的运输费用,就惊人的可怕。”
    “实际上,这些报纸,都是要赔钱的。”
    “本来我们的利润可以更高,但是因为这些地区,利润几乎一下子就抹平了。”
    “估计在几年之内,报纸都会处于亏损状况,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盈利。”
    对单价一个铜钱一份的报纸来说,运送到边缘地区的运费,的确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足以将利润全部抹平。
    这个问题,李愔本来还没有想过。
    现在被秀儿提起,倒是引起了李愔的重视。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办法,自然是有的,只不过稍微麻烦了一些而已。
    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有些不太可能。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干脆增加数据传输好了。
    比方说,应用最早,最方便高效的,电报传输。
    是的,电报传输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十分简单。
    简单点说,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电报传输,只需要有发电机,有电报机,有信号传送装置。
    甚至都不需要完全通电就可以完成。
    这里面,必然还会有种种难点。
    但是对李愔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对秀儿说道:“秀儿,我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你看这样如何?我们可以将报纸的内容,远距离传输过去,然后由他们在当地直接印刷出来。”
    “这样,就能够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还能够节省下大量的运费。”
    “大唐一共十个道,一共三百六十州,可以在三百六十州设立据点。”
    “直接将内容传输到三百六十州,然后由三百六十州设置印刷厂,直接进行印刷。”
    “这样,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能够节省下大量的运费。”
    听到李愔的话,秀儿不由拍案叫绝。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啊。
    运送报纸的版面,速度要比运送大量的报纸,不知能够快捷多少。
    比方说,如果采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进行传递版面。
    哪怕最边缘的地区,至多也就半个月时间足矣。
    而送达之后,原地印刷然后分发下去,至多也就十天半月功夫,甚至更少。
    这样一来,前后所用时间,就能够控制在一个月之内。
    而这,其实还是秀儿并没有理解李愔意思的原因。
    李愔看了一眼秀儿,然后对她说道:“我说的传输,可不是用人力去传输版面。”
    “而是直接用电子信号传输的方式,将版面传递到三百六十州去。”
    “只需要多设立几个信号传输点,远一些的地区,多传递几次,就可以在一天时间内,将信息全部传送到三百六十州去。”
    “什么?”
    秀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彻底被震撼住了。
    忍不住问道:“殿下,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真的可以远距离传输信息?这究竟是通过什么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秀儿本身就是大唐科技奠基人,她自然是懂的科技的。
    但是连她都想不出,到底什么科技,能够实现远在千里之外,就将信息传递过去。
    听到秀儿的话,李愔微微一笑说道:“这个科技,其实并不困难。电学的理论你是知道的。”
    “可以利用电报机发出不同频率的电流,然后另一方可以用无线电接收天线,接受到这种电子波。”
    “然后根据电子波的不同,将这些电子波翻译成为汉字,就可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功能了。”
    电学理论,秀儿是知道的,但是也仅限于知道个电子而已。
    至于电子波传输什么的,秀儿就不懂了,但仍然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有了这个,报纸的传播,几乎就可以实现同步了。
    比方说,提前一天定稿,然后提前将版面传输到各州区。
    然后由各州自己将报纸印刷出来,再分发到各地去。
    再有驿站的传送速度,几乎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够运送到大唐各地,这个速度,就相当恐怖了。
    当然了,要想实现这一切。
    首先要需要发电机和电报机,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设备。
    再就是要编制密码本,还要培训一批能够收发电报的人员。
    有了这些,还要经过不断尝试,最终才能真正用的上。
    做好这一切,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在此之前,倒是可以用秀儿所说的那种方法。
    用这种方法,倒是也可以大大减少所需要的时间。
    但是纸张和印刷问题,并不需要另外费心。
    因为中华商行在各地,都有纸张出售,有印刷厂。
    说干就干。
    李愔这边,开始亲自抓这件事情。
    电报机还有发电机,倒是并不困难。
    编纂密码本,其实有系统在,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倒是培训人手,有点麻烦。
    不过,李愔背后,站着整个大唐,人才的挑选,其实也没太大的问题。
    现在,大唐也开始全力研究电能。
    在李愔的帮助下,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水力发电机。
    长安城,号称是八水长安城,周围的河流是不缺的。
    利用好这些河流,就可以利用水能来发电。
    至于制作电灯泡。
    工艺上还是有些负责的,但是技术李愔都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