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之日,道司衙门的公函发到郑州,并没有直接送达知州李沆的手上,李知州不在州城管城,而是到郑州东北部的原武县视察秋收工作,刚过完中秋,也不休息,直接投入到公事之中。
在这个当口,李沆“不在其职”的表现,多少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而送公函的使者见不到李沆,自然不甘休,否则回去也不好向潘佑交待,因而马不停蹄,急赴原武。
当然,李沆在原武,倒也并非是为了躲避司衙的麻烦,视察秋收,确有其事。同时,今年河汛之时,原武堤坝过关比较惊险,差点酿成大灾,对于修补之堤岸也需亲自查验一番。
另一方面,原武县也是李沆用来推行新税制的重点地区,郑州的田亩清丈工作,也是从此县开始的。作为受皇帝、太子双重看好的政治明星,前途远大,李沆自然不可能违背上意,拧着朝廷的政策来,对于新税制的推行,是十分用心的,只是,为政施策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罢了。
潘佑性如烈火,行事如秋风扫落叶,让人感到寒悸,与之相比,李沆的政风则是迥然而异的风格,性情宽厚,处事稳重,往往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大受赞誉与认同。
李沆的起步是很高了,在朝中任职不满是时,外放即是一州主官,还是郑州这样的大州重地。而就任的数月间,没有丝毫的不适应,这似乎就是天生的官僚,那种书本上记载的“政通人和”的气象,李沆到任两个月后就基本做到了。
李沆论出身,是一科状元,论靠山,是普天之下最可靠的皇帝与太子,而最为关键的则是,他还不是金玉其外的绣花枕头,有自己一道为人处事的方法风格,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可以说,李沆就此前的表现来看,几乎是当下主流价值认知中一个完美的官僚形象。知书达礼,学识渊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同时不乏治事才干,上则一丝不苟遵从制命,下则躬亲视事俯察民情。
因此,虽说履任郑州不久,但李沆也是如鱼得水,极受僚属们的拥戴,虽然这份拥戴之中有几分真心不知,但至少郑州的官僚们是愿意接受其领导,在民间的官声口碑也同样迅速传开。
就拿道司土地清查的政令来说,李沆一面推动此事,又一面替下属们顶着上头的压力,不是一味地以大令相互逼,愿意听取下面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这样一派作风,即便很多人心中不乐意,但至少面上得遵从,知州已经如此明理体谅,做到这一步,他们还能如何。
李沆存着稳扎稳打的考虑,从原武县的土地开始,从州内抽调了大量的人手投入进去,虽然无法满足道司此前中秋之前全州完成土地清丈的任务要求,但原武一县是做到了的。
当然,即便为政以宽,也不可能事事顺遂,清理土地的过程中,面临的那些隐匿、瞒报、推诿、抗拒,时有发生。
而每到这种时候,李沆就细致地去了解其中的状况,调查清楚之后,开始讲道理了,道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讲通的,尤其涉及到切身利益之时。
当道理讲不同的时候,李沆也不得不拿起权力与法律这两项武器,因此,至少原武县土地清丈过程中,还是不免处置、处罚了不少人。
只是,这种时候,旁人也不好再指责李沆什么了,毕竟人家有理有据,给足了面子,给够了时间,只是有些人不识时务,受了罚也是罪有应得。
而中秋节前,道司下发的政令自然是完不成了,相反,由于秋收之时,农忙当前,旧税的收取工作不能疏忽,李沆还有意放慢了对于其他州县的土地丈量准备工作。
不过,李沆在郑州如此“自行其是”,自然难免与京畿道司的意志相悖,即便李沆背景强大,也是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的。尤其是前日司衙大堂二使相争的情况扩散开之后,郑州这边也难免不受影响。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两者之间,差着几级呢,李沆也不可能完全不顾道司的权威。另一方面,李沆虽然有自己的做事风格与改革思路,但是这种对抗上司政令的嫌疑,还是让人忌讳的,当尽量避免。毕竟,李沆做得初一,开了这道先例,旁人就能做十五。
司衙的使者赶到原武县时,仍旧没有见到李沆,据留守县吏说,知州与县衙官僚属吏都下乡去检察今秋税收情况了。
于是,又经过一番折腾,送函的差官终于在原武县六合大堤下的一座村庄之中,找到了正在核算对比钱税数额的李沆。
“知州可是让下吏好找啊!”被如此折腾,即便知道李沆来头很大,使者心气也难平,言语中不免有些情绪。
李沆此时的穿着,极似一个账房先生,由检视秋粮,身上甚至散发着一股谷物清香。闻其言,察其色,李沆面如春风,拱手告罪道:“上差辛苦了,还请到庄中稍事休息,喝些水。”
见李沆态度如此温和,满腹的怨气都消散几分,回了下礼,把公函呈上:“下吏奉使君之命,传书知州,还请过目!”
李沆顺手接过,拆封阅览,表情渐渐多了几分严肃,心中暗叹,避是避不开的。事实上,前日司衙大堂上的冲突,第二日便传到李沆的耳中,李沆也就此做了分析,结果,让人难以乐观。
李沆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还是有欠妥当,虽然对潘佑的政风不敢苟同,但同为朝廷做事,潘佑又是朝廷安排在京畿道主持大局的主官,不论有什么顾虑,都不敢直接对抗。
而一封公文解释,说服力显然是不足的。而就司衙冲突的情形来看,道司层面的争端与冲突,已然趋于表面化,这种时候,自己这种行为,很可能卷入其中,并且可能被那些保守派作为对付潘佑的棋子。但关键,他李沆也是改革派,即便有矛盾,那也是内部问题啊
反思的同时,李沆也考虑着如何对此事善后,不管如何,至少不能与潘佑冲突,要缓和关系。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还得看潘佑的态度。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切实做好改革工作,并做出成效。
不过,读完潘佑的书信,李沆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至少从公函中表达的意思来看,潘佑先要一个解释,而非直接的打击,看起来并非无法沟通,这潘使君或许并不想传闻当中那般刚愎自用、骄横粗暴。
“此庄秋税的账目,还差些收尾事项,待本州料理完毕,便随上差前往颍昌!”李沆道。
有些诧异地打量了李沆两眼,使者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道:“知州身为一州主官,公事繁忙,税务之事再是紧要,这区区一县一庄之税,也不至于让知州亲临过问吧!”
“上差有所不知!”李沆淡淡一笑,道:“原武县今年秋税,与往年不同,乃是按照朝廷新制收取。新制推行,涉及到官府民间方方面面的变化,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本州不亲自盯着,心里不踏实啊!”
李沆说得云淡风轻,但听到其透露出的意思,使者不免惊愕道:“知州的意思,税收新制,已然在郑州正式施行了?”
“不是郑州!”李沆摇摇头,更正道:“仅仅原武!”
作为潘佑的使者,自然是心腹之属,当听到李沆如此肯定的答复,也愣了少许,方才感慨道:“即便只原武一县,那也不易了!看来,司衙对知州,是有所误解了!如此作为,堪为京畿道税改楷模,又岂会拖延迟误?”
“知州雷厉风行,在下佩服!”
见状,李沆淡淡一笑,指着一旁桌案上的一本簿子道:“这本簿册,便是本州给潘使君的一个交代了!”
(本章完)
小说推荐
- 三国:汉中祖
- 高太世中穿越汉后主刘禅,幸得诸葛于危国之际,匡扶汉室,三兴大汉。有道是:中祖挥鞭,虎视何雄哉!北伐曹魏,南征江东,西安西域,东扩三韩。后主刘禅三兴大汉!书友群:740753945
- 历史小说周府连载
- 最新章:第31章遇刺
- 家父汉高祖
- 一个伟大的帝国刚刚诞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刘长也曾想过要不要争一争那大位,由自己来率领这个崭新的帝国,可是他看了看自己的周围,刘邦,吕后,刘盈,刘恒.嗯,活着不好吗?于是乎,刘长戴上了穿越者之耻的帽子,开始了混吃等死的咸鱼生活。又名《我愚蠢的欧豆豆《这娃其实是项羽的吧《跟你这样的虫豸怎么能治好大汉》
- 历史小说历史系之狼连载
- 最新章:第850章 反骨学派
- 除邪老祖燃翻天
- 作为上古老祖座下最小最受宠弟子,黎小九除了混吃等死,惹是生非的本事之外什么都没学会。原本以为在师父和八个师兄的庇护下,就算不能得道升仙也能平安顺遂的过个几千年,但黎小九瞎了狗眼的在一次探宝中,错把时空裂缝当成闪着金光的异宝…结果悲催的她直接穿越到灵气稀薄的现代!后来黎小九发现,上古时最低微的法术、咒
- 其它小说汉子超甜连载
- 最新章:完结啦!
- 三国之我的老祖是圣人
- 我品学兼优,却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畅想做个官二代,实在不行富二代也行;现实做不到没那个命,那我就回到那乱世做英豪!我是孔圣人的后代,我是皇上的义弟,我是天下第一侠客的徒弟,我是大汉国柱的传人;掐指一算,乱世里官二代和富二代也不好使,也要奋斗,不然命运难料,那我就结交天下英雄,只有才女才配与我相依相守
- 历史小说文弱大汉连载
- 最新章:暂别 等待涅槃重生
- 我祖父汉武帝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 历史小说倒二不二全本
- 最新章:第六十五章:大结局
- 邪灵世界:我以肉身横推此世
- 这是一个肉身横推一切的故事。大业皇朝,黑暗降临,处处充满邪灵鬼怪,杀人无形。面对妖异邪祟,普通人只能瑟瑟发抖,蜷缩角落,静待生命走到尽头。江道穿越而来,携带武学修改系统,任何武学只要被他看一眼,就可以无限修改。疯魔棍法、鹰爪铁布衫、毒砂掌、暴猿神功…统统修改到一千年后的境界。面对妖异邪祟,江道身躯魁
- 玄幻小说一魁梧大汉连载
- 最新章:第七百零五章 真实世界!结局!
- 蜀汉之庄稼汉
- 历史小说甲青连载
- 最新章:第1282章 流放
- 异世医仙
- 最强修真者,被数以千计修真者围攻,最终转世异世。对方云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炼制出来的丹药可以垄断整个漠北,他炼制的低级法宝更是被奉为神器。大魔法师向他请教魔法阵,炼金师向他请教炼器,炼药师向他请教炼丹,就连异兽,都向他请教如何百炼成妖—新书《移动藏经阁
- 玄幻小说汉宝全本
- 最新章:01227 命运
- 汉歌引
- 他,一介书生,却是历史上少有的仅凭一战成名的将领;他,侠骨柔肠,却也是智勇双全、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共同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历史小说秦汉月连载
- 最新章:第一一百二十一章 弓弩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