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死,对当下的大汉朝廷而言,同样是一个震动朝野的大事,毕竟二十四臣硕果仅存的三人,再去一人,事实再度证明,曾经那段波澜壮阔的辉煌岁月正在不断远去,挡都挡不住。枸
人死为大,朝中因税改而造成的紧张局面,都有所缓解。荣国公府,操办了一场堪称盛大的祭奠仪式,广阳伯赵匡义从侄子手中抢过治丧之权,亲自主持丧仪。
别看赵匡胤这十多年以来默默无闻,长居府邸,少有外出走动,但不声不响之间,其对关系的经营与维护,在死后却是彻底显露出来。
且不提官方的致哀表示,从皇室宗亲到王公大臣,从门生故吏到亲戚旧部,凡是与赵家扯得上关系的,只有时间允许,都扎堆地往荣国公府跑,甚至有些京畿之外的故人,不远千里赶赴京师吊祭。尤其是赵匡胤的那些老兄弟们,在世的已经不多了,但子孙后辈都是蜂拥而至,以父祖之礼祭拜。
场面搞得很隆重,进香的进香,磕头的磕头,哀伤悲泣之声,日夜相连,不曾断绝,道士团队足有四十九人,连做七日法事,流水的筵席,占满了公府,甚至铺到府外长街,由西京百姓任意吃喝......
一场丧礼,被赵匡义操办成了一场盛筵,又好像一场华丽的表演,在向京城内外宣告赵家的显贵,展现他们的实力。当然,对于赵匡义而言,则通过丧礼,正式接手赵匡胤留下的丰厚的政治资源。
死尽哀荣,赵匡胤是充分享受到了,至于来自朝廷的盖棺定论,评价也相当高,说他是忠臣之楷模,良将之典范,神道碑文都是刘皇帝让吴公刘晖亲自写的。
只是,如此的铺张,自然难免为人非议,西京士民在感叹赵家之盛事,对这种招摇,也暗含羡慕与嫉妒。还在治丧期间,刘皇帝案头上便收到了十多份关于公府丧礼的弹劾举报,除了铺张招摇这种作风问题外,还隐隐指责他们有逾制之嫌。枸
所有弹劾都是密奏,显然,上奏的官员们也不是毫无顾忌,看那丧事的场面,真敢在这个当头明谏攻讦,怕是要得罪一大波的权贵。只要上达天听,让刘皇帝知道他们的忠诚,了解他们的不畏权贵即可......
而对于这些是是非非,刘皇帝倒也没有过多表现,以免让自己显得过于凉薄。那些弹劾的奏章,都被留中,束之高阁,不作回应。
不过,还是在与左右闲谈之际,刘皇帝还是就此事做了点评价:“卢国公府擅长经营,乃是勋贵中的巨富之家,当初卢公辞世之时,其丧礼与荣公相比,却是大有不如啊......”
不知消息怎么传出去的,得到刘皇帝评价后,荣国公府有些左右为难了,看起来似乎是皇帝对如此大操大办不满意了,识趣点应该主动削减规模,低调些。
回京奔丧的赵德昭与赵德芳兄弟是这种想法,但赵匡义在迟疑后却不愿意,赵匡胤的丧礼是他导演的一场大戏,怎能虎头蛇尾,那不是惹人笑话。
何况,刘皇帝那番话,或许只是随口一说,并无深意,赵家若是反应巨大,反而显得心虚。那消息哪儿来的,赵家在皇帝的近侍中莫非还安插了眼线不成?
一番思虑之后,还是决定,一动不如一静,一切照旧,依既有安排行事,直到丧礼完成......枸
天气十分酷热,刘皇帝躲在垂拱殿内,虽然加了些冰块,寒气尽力地抵御着酷暑的侵袭,但刘皇帝的额头上依旧不时渗出些汗。两名宫娥侍候在侧,一人轻摇罗扇,一人不时替刘皇帝擦拭着头上的汗。
这种季节,对刘皇帝而言,实在是有些难熬,一方面怕热,一方面又不敢过于接触冰寒之物,可谓煎熬。而每到此时,刘皇帝都不禁想起少府的提议,重新修建一座避暑山庄。
开封那座琼林苑修得不错,但规模太小,且即便滨临金水池,酷夏之时的避暑效果也并不理想。而每不耐酷暑时,刘皇帝都动过此念头,在个人享受上,他自认为已经十分克制,不修离宫,不建别馆,以往巡视之时,不是住驿馆,就是宿御帐,要么就是各地既有的宫室。
当初,因为离乱时期各割据势力修建的离宫太多,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减少维护成本,刘皇帝还特地下诏废除了一大批离宫别苑,尤其在南方地区。
真正用在个人享受上的奇观宏筑,也只有一座琼林苑了。到如今这个年纪,精神衰弱,身子骨大不如前,还要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刘皇帝是越想,越觉得该犒赏一下自己。
何况,修建的钱粮花费,也可以从内帑中出,不费国家一文一厘。对于避暑山庄的规划,少府是做过充分准备的,选址都基本敲定了,就在京畿、京畿西道、荆湖北道、淮南西道交界的鸡公山区,那里地理形胜、植被气候,都十分适合避暑。
距离两京也不远,也就六七百里,处在四道交界,也可以就近俯视四道之政治民生。甚至于,建筑设计都已经落实到图纸上了,就差刘皇帝正式下诏。枸
不过,虽有意动,但只差开个口的问题,刘皇帝又难以下定决心。同样一件事,同样一种情况,反过来,刘皇帝又想,都这把年纪了,也不知还能撑多少年月,这个时候投入大笔钱粮去建一座避暑山庄,是否值得?
即便建成了,又能享受几时,就为了每年那三两月的时间,还要奔波折腾七八百里,何必呢?这不是留给后世君主一个安然享受的欢乐窝吗?这种头可不好开,一旦做了初一,就不要怪后继者做十五。
另一方面,近些年,刘皇帝又开始在朝野倡导节俭朴素了,一方面要求别人如何如何,一方面自己又大建山庄别苑,岂不是自打其脸,说一套做一套,又如何能够真正节制臣民?
就是在这样犹豫矛盾的心理中,关于避暑山庄的事情,始终停留在纸面上,不得成行。
“听说鸡公山那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佛光云海,奇峰异石、瀑布流泉,实在令人向往,真想去体会一番啊......”从宫娥手中抢过裹着冰的丝巾,用力地在脸上抹过一圈后,刘皇帝不由感慨道,目光一时竟有些迷离。
显然,刘皇帝心中对一座避暑山庄,还是念念不忘的。不过,对于他这番感慨,两名宫娥却只当没听到,她们的身份与职责是不允许她们乱开口接话的。
没人回应,刘皇帝也觉无趣,老脸上甚至浮现出一丝恼火,但也不好向这两名规规矩矩的宫女发作,拧着眉想了想,忽然朝外边唤道:“来人!”枸
一名内常侍走近前来,弓腰九十度:“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
“喦脱呢?”见不是自己熟悉的人影,刘皇帝语气变得有些严厉。
内常侍察觉到了,赶忙应道:“官家,喦大官去巡察宫中各司局差事,特着小的在此伺候!”
闻言,刘皇帝脸色这才缓和了些,不过很快淡淡地说了句:“他倒是安排起朕身边伺候的人来了......”
这话,让这常侍不禁愕然,小心地瞟了刘皇帝一眼,又迅速埋下头,这本身就是喦脱的职权啊......
“你!”刘皇帝则盯着这名内常侍,直接吩咐道:“去,让少府把那座鸡公山避暑山庄的设计图给朕拿来!”
“是!”不敢怠慢,其人麻利地去了。枸
没有让刘皇帝等多久,图纸送到,很多,很详细,足足一大箱子,不过对于那些细节的建筑设计,刘皇帝基本是一窍不通的,他能看个大概的,也仅仅是整体的建筑布局示意。
“好山庄啊!”盯了许久,刘皇帝终于长叹一声,脸上露出点可惜的表情,摆了摆手,吩咐道:“把这些图纸都拿去烧了吧......”
小说推荐
- 三国:汉中祖
- 高太世中穿越汉后主刘禅,幸得诸葛于危国之际,匡扶汉室,三兴大汉。有道是:中祖挥鞭,虎视何雄哉!北伐曹魏,南征江东,西安西域,东扩三韩。后主刘禅三兴大汉!书友群:740753945
- 历史小说周府连载
- 最新章:第31章遇刺
- 家父汉高祖
- 一个伟大的帝国刚刚诞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刘长也曾想过要不要争一争那大位,由自己来率领这个崭新的帝国,可是他看了看自己的周围,刘邦,吕后,刘盈,刘恒.嗯,活着不好吗?于是乎,刘长戴上了穿越者之耻的帽子,开始了混吃等死的咸鱼生活。又名《我愚蠢的欧豆豆《这娃其实是项羽的吧《跟你这样的虫豸怎么能治好大汉》
- 历史小说历史系之狼连载
- 最新章:第850章 反骨学派
- 除邪老祖燃翻天
- 作为上古老祖座下最小最受宠弟子,黎小九除了混吃等死,惹是生非的本事之外什么都没学会。原本以为在师父和八个师兄的庇护下,就算不能得道升仙也能平安顺遂的过个几千年,但黎小九瞎了狗眼的在一次探宝中,错把时空裂缝当成闪着金光的异宝…结果悲催的她直接穿越到灵气稀薄的现代!后来黎小九发现,上古时最低微的法术、咒
- 其它小说汉子超甜连载
- 最新章:完结啦!
- 三国之我的老祖是圣人
- 我品学兼优,却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畅想做个官二代,实在不行富二代也行;现实做不到没那个命,那我就回到那乱世做英豪!我是孔圣人的后代,我是皇上的义弟,我是天下第一侠客的徒弟,我是大汉国柱的传人;掐指一算,乱世里官二代和富二代也不好使,也要奋斗,不然命运难料,那我就结交天下英雄,只有才女才配与我相依相守
- 历史小说文弱大汉连载
- 最新章:暂别 等待涅槃重生
- 我祖父汉武帝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 历史小说倒二不二全本
- 最新章:第六十五章:大结局
- 邪灵世界:我以肉身横推此世
- 这是一个肉身横推一切的故事。大业皇朝,黑暗降临,处处充满邪灵鬼怪,杀人无形。面对妖异邪祟,普通人只能瑟瑟发抖,蜷缩角落,静待生命走到尽头。江道穿越而来,携带武学修改系统,任何武学只要被他看一眼,就可以无限修改。疯魔棍法、鹰爪铁布衫、毒砂掌、暴猿神功…统统修改到一千年后的境界。面对妖异邪祟,江道身躯魁
- 玄幻小说一魁梧大汉连载
- 最新章:第七百零五章 真实世界!结局!
- 蜀汉之庄稼汉
- 历史小说甲青连载
- 最新章:第1282章 流放
- 异世医仙
- 最强修真者,被数以千计修真者围攻,最终转世异世。对方云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炼制出来的丹药可以垄断整个漠北,他炼制的低级法宝更是被奉为神器。大魔法师向他请教魔法阵,炼金师向他请教炼器,炼药师向他请教炼丹,就连异兽,都向他请教如何百炼成妖—新书《移动藏经阁
- 玄幻小说汉宝全本
- 最新章:01227 命运
- 汉歌引
- 他,一介书生,却是历史上少有的仅凭一战成名的将领;他,侠骨柔肠,却也是智勇双全、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共同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历史小说秦汉月连载
- 最新章:第一一百二十一章 弓弩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