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从来都是是非之地,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始终不休。只不过,在这个权力场中,刘皇帝永远是核心,但政治重心却在时时变化,随着高官重臣的变迁抑或大政方针的变动而变化。
流言蜚语,往往是伴着政局变化最普遍也最廉价的东西,而在过去两月之间,朝廷内外的讨论主题毫无疑问是刘皇帝所提议的税制改革。
虽然刘皇帝是问题来源,但没人敢直接针对他,于是各种难辨真假的蜚短流长,便围绕在实际主持新制筹及各项推行准备工作上上的李昉。
而李昉,相比起其他角色,怎么看,都要好“欺负”些。更可喜的是,由李昉主持的新制改革,一直进展缓慢,在犹犹豫豫总结旧制积弊的同时,对于新制的构建上迟钝滞后,如此值得攻击的地方就更多了,理由也更充分。
如果说刘皇帝强硬的意志,让人不敢直接对抗的话,那么通过针对执行者,便成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简单有效,进退自如。
而最为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李昉在改革上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疲于奔命,受困于争执与纠纷,有如泥足深陷,挣扎不已,又没足够的威望与过人的魄力去破局。
别的且不提,快两个月了,关于新税制的一些细则问题,仍在商讨,难下定论,研究详细、考虑全面是认真办事的态度,但过于重视一些细枝末节,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有效地推动改革进展,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与麻烦之中。
而当刘皇帝都表露出不满之时,那李昉所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更大了。历代政策改革的执行者,最顾忌的并不是来自里里外外的掣肘与对抗,而是来自皇权的支持。
而李昉的表现证明,他并非一个能够担当改革大任的人,而刘皇帝对他的态度同样表明,李昉或许也不是刘皇帝心中所属。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了。
这不,又有一则消息从垂拱殿与政事堂开始传播开来,李相公又被陛下责斥了,原因在于新提交的一份财税新制筹议条疏。对于这份难产的奏疏,刘皇帝表现得十分不满,阅览过后,直接给了李昉四个字的评价,事倍功半。
事实上,对李昉不满的各类人中,并不全是基于反对税改的原因,相反是对李昉迟缓犹豫的动作感到失望。任何改革,都有保守派与激进派,税改也一样,实持反对意见的人颇多,但明面支持的人同样不少。
支持的人中,也是形形色色,来源不一,原因不一,并未成派别,但基本的政治态度同样保持一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唯刘皇帝命是从者,这些人几十年笼罩在刘皇帝的人权威之下,在刘皇帝的意志下,几乎失去了个人的思想,习惯性地按照刘皇帝的想法来。
还有一部分,则属于大汉统治各阶层中的有识之士,不论勋贵还是官僚,总有一些人的见识超过阶级利益的限制,而谋求更高更有价值的需求。肉食者虽鄙,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为眼前蝇利所祸,而为了国家统治的延续,为了更长久的利益保证,也愿意做些妥协。
而在当下大汉朝廷的官僚之中,也有一大批起于微末,体察过地方民情,见识过民生疾苦的官员,他们更清楚如何通过减少对农民的压榨而靖安维稳,他们知道税改是延续统治生命力的做法。这些庶族官僚,虽然很多人都在朝廷的大染缸中变了色,但依旧有有一批人,保持着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些人,也是改革除刘皇帝之外最主要的支撑力量。
另外则是,还有一些不在乎改革意义与重要性的官员,他们乐意看到变革的发生,并积极参与进去,以趁机牟利。改革意味着改变,也往往体现出利益的重新分配,对于许多不甘现状的人而言,改变就意味着机会,不管是因势而动,还是浑水摸鱼,都需要一个变化的环境。
这样的人,或许谈不上唯恐天下不乱,但绝对是不希望看到一成不变。吏治运动,在清洗不法的同时,尚且崛起了一大批新权贵,税改亦然,这同样是个机会。改革容易出新贵,这其中的机遇可比平时苦熬政绩资历要大得多。
甚至于,有些人心明明对税制改革心怀疑虑,甚至排斥反对,但面上却显得格外积极,表现出十分强大的执行力,对于这些人而言,如何借机实现仕途上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政治理念什么的,没到一定地位毫无意义,至于利益,只要有官有权,什么都会有的……
而赵匡义,显然也属于这样的一类人。
最后还有一批选择坐观局势,左右摇摆,随时可以转变立场的人。事实上,很大一批人,对于改革并没有过于明确且激烈的反对态度,一是在于眼光的短浅,不论流言如何,在切身利益没得遭到侵害之前,是不会有什么过激反应的,实在没必要。
另一方面,则是大汉多年发展形成的一种政治规则,或者说习惯。在刘皇帝当国的这近四十年间,发起并落实的各项政策改革有数十起,每一起都会侵犯到既得利益者,但都一一落实了。
这其中,除了刘皇帝破除万阻,坚决推行之外,也因为刘皇帝的大部分改革,都表现得极有分寸,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改良,既然是改良,不论手段形式激烈与否,都难以掩饰住其中的妥协性,往往留有余地。
经历得多了,大伙也都习惯了,虽然此番税改从一开始都让人感觉别扭,但在没有具体方案出台,没有新政举措落实,没有真实效果的反馈之前,观望是不少人选择的态度。
税改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统归地税,再度加强朝廷对土地的控制,但是,这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这种最为敏感的问题“减租减税”总是比“打土豪、分田地”要更容易接受。何况,即便通过税改,今后的地税如何收,收多少,都还未成定议,都是可争取的。
说到底,这仍旧是一场走温和改良路线的变,虽然触及了土地这种最关键的生产资料,但效果如何还需看后续的发展。
而李昉无法切实有效推动税改进程,自然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不满,反对者就不多提了,支持者对其保守的做法不耐,而观望者也因为始终没个定论而感到不安,难得的,李昉竟然到了人憎鬼厌的地步。
近来意外很多,奶奶不幸去世了,奔丧中,没法保证更新
小说推荐
- 三国:汉中祖
- 高太世中穿越汉后主刘禅,幸得诸葛于危国之际,匡扶汉室,三兴大汉。有道是:中祖挥鞭,虎视何雄哉!北伐曹魏,南征江东,西安西域,东扩三韩。后主刘禅三兴大汉!书友群:740753945
- 历史小说周府连载
- 最新章:第31章遇刺
- 家父汉高祖
- 一个伟大的帝国刚刚诞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刘长也曾想过要不要争一争那大位,由自己来率领这个崭新的帝国,可是他看了看自己的周围,刘邦,吕后,刘盈,刘恒.嗯,活着不好吗?于是乎,刘长戴上了穿越者之耻的帽子,开始了混吃等死的咸鱼生活。又名《我愚蠢的欧豆豆《这娃其实是项羽的吧《跟你这样的虫豸怎么能治好大汉》
- 历史小说历史系之狼连载
- 最新章:第850章 反骨学派
- 除邪老祖燃翻天
- 作为上古老祖座下最小最受宠弟子,黎小九除了混吃等死,惹是生非的本事之外什么都没学会。原本以为在师父和八个师兄的庇护下,就算不能得道升仙也能平安顺遂的过个几千年,但黎小九瞎了狗眼的在一次探宝中,错把时空裂缝当成闪着金光的异宝…结果悲催的她直接穿越到灵气稀薄的现代!后来黎小九发现,上古时最低微的法术、咒
- 其它小说汉子超甜连载
- 最新章:完结啦!
- 三国之我的老祖是圣人
- 我品学兼优,却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畅想做个官二代,实在不行富二代也行;现实做不到没那个命,那我就回到那乱世做英豪!我是孔圣人的后代,我是皇上的义弟,我是天下第一侠客的徒弟,我是大汉国柱的传人;掐指一算,乱世里官二代和富二代也不好使,也要奋斗,不然命运难料,那我就结交天下英雄,只有才女才配与我相依相守
- 历史小说文弱大汉连载
- 最新章:暂别 等待涅槃重生
- 我祖父汉武帝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 历史小说倒二不二全本
- 最新章:第六十五章:大结局
- 邪灵世界:我以肉身横推此世
- 这是一个肉身横推一切的故事。大业皇朝,黑暗降临,处处充满邪灵鬼怪,杀人无形。面对妖异邪祟,普通人只能瑟瑟发抖,蜷缩角落,静待生命走到尽头。江道穿越而来,携带武学修改系统,任何武学只要被他看一眼,就可以无限修改。疯魔棍法、鹰爪铁布衫、毒砂掌、暴猿神功…统统修改到一千年后的境界。面对妖异邪祟,江道身躯魁
- 玄幻小说一魁梧大汉连载
- 最新章:第七百零五章 真实世界!结局!
- 蜀汉之庄稼汉
- 历史小说甲青连载
- 最新章:第1282章 流放
- 异世医仙
- 最强修真者,被数以千计修真者围攻,最终转世异世。对方云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炼制出来的丹药可以垄断整个漠北,他炼制的低级法宝更是被奉为神器。大魔法师向他请教魔法阵,炼金师向他请教炼器,炼药师向他请教炼丹,就连异兽,都向他请教如何百炼成妖—新书《移动藏经阁
- 玄幻小说汉宝全本
- 最新章:01227 命运
- 汉歌引
- 他,一介书生,却是历史上少有的仅凭一战成名的将领;他,侠骨柔肠,却也是智勇双全、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共同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历史小说秦汉月连载
- 最新章:第一一百二十一章 弓弩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