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

第七十八章 夜宿惊起

    
    李老太心里一咯噔,双腿当时就有些软了。
    不会是儿子受伤了,被马车送回来…
    佳音倒瞧着不太可能,赶紧爬上奶奶的大腿,抱了奶奶脖子。
    李老太这才回了神,勉强站了起来。
    幸好,那马车车辕上坐着的人,都不熟悉。
    走到近前,那赶车中年车夫没有动,倒是坐在右边车辕的一个中年妇人跳了下来。
    不等她说话,马车里就传出低低的咳嗽声。
    好似被极力压抑着,不肯让人听见一般。
    中年妇人神色里添了几分焦急,上前同李老太行礼。
    “大娘,我们路过贵地,天晚不能进城,想在你们这里投宿。请问村里有没有什么干净又宽敞的人家?”
    说着话儿,她就从荷包里摸出一块碎银子,想要递给李老太。
    李老太赶紧摆手,“不,不用,大妹子。”
    她原本还有几分戒心,但听说这些人是路过投宿,车里好似还有病人,免不得想起同样在外奔波的儿子。
    于是,她就越发心软了。
    “你们若是要找村里比较好的人家,那就是我家了。你们若是不嫌弃,跟我走吧。”
    那中年妇人没想到会这般,眼底有几分戒备。
    李老太就笑了,“你别担心,我儿子在外走镖,我整日惦记。闲着无事,抱了小孙女过来看看,不是特意等你们的。”
    中年妇人看看白胖可爱的佳音,眼里就换了愧色。
    “大娘勿怪,我们主子不舒坦,做奴仆的就想尽量周全一些。”
    “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李老太笑笑,引着他们往村里走。
    路上,那马车里咳嗽声几乎没断过。
    有村人在院里吃饭,好奇之下就问道,“婶子,家里来客人了?”
    李老太就含糊应着,“是啊,你们这就吃饭了?我们家里怕是还没做好呢。”
    村人笑道,“是啊,今晚轮到我们这队看庄稼,早吃完早出门儿。”
    “行啊,再有一个月,粮食打回家,大伙儿就都放心了。”
    李老太寒暄着,抱了孙女,一直把马车引到了家里。
    陶红英怕闺女肚子饿,正要出去找找这祖孙俩。
    突然见到有马车跟回来,就赶紧喊了赵玉茹。
    李老二和李老三在堂屋说话,听到动静也迎了出去。
    那中年男子和妇人仔细打量李家,院子干净,屋子齐整,家里老少穿戴也不错。
    他们很满意,看的出来,这是个正经过日子的殷实人家。
    李老太喊了儿子大开院门,迎了马车进来。
    中年车夫和妇人跳下来,纷纷同众人见礼。
    “实在对不住,今晚要叨扰各位了。”
    “进门就是客,大妹子别客套了。”李老太把佳音交给陶红英,然后喊了赵玉茹。
    “今晚让几个小子跟着你们睡吧,西屋倒出来给客人。先去拾掇一下,别怠慢了。”
    赵玉茹麻利,扭头就进屋了。
    平日家里总拾掇,偶尔家仁还要回来,在西屋读书写字。
    所以全家除了李老太和佳音住的东屋,就这里最好了。
    这会儿,马车门打开,中年车夫掺扶下一个男子。
    瞧着同李老四一般年纪,只不过没有李老四魁梧健壮。
    他一身宝蓝的锦缎长衫,玉带缠腰,金冠束发,五官清俊,眉眼间带了几分贵气。
    但脸色却惨白一片,颧骨上带了几分不同寻常的红晕。
    他许是想说话,但又闷闷咳嗽了几声,只能拱拱手。
    李家人都是赶紧回礼,招呼他们主仆三个进屋。
    主仆三人一直不着痕迹打量李家人,见他们是当真热情,没有一点嫌弃,神色就平和很多。
    要知道先前在府城投宿,人家听见咳嗽,就怕是时疫或者肺痨,死活不肯收留。
    西屋的火炕很大,铺了金黄色的新炕席,炕尾有两只大樟木箱子。
    箱子上放了几床被褥,罩着干净的碎花单子。
    柜下是一张四方炕桌,桌上放了笔墨和书本。
    这让主仆三个有些意外,这样的农家居然还有孩子在读书。
    这就不只是富庶了,起码当家人有远见和魄力。
    要知道,如今天武王朝千疮百孔,科举之路已经断的差不多了。
    童生和秀才还可以考,但择选举人和进士,已经停了五年了。
    这几乎是没有回报的一条路,没想到一个农家居然在坚持…
    李老太不知道他们心里所想,亲手铺了被褥,请那男子上炕歇息。
    “这位贵人先歇歇,我儿媳手艺还不错,一会儿让她做点饭菜端过来。有什么需要,你们就说一声。”
    那男子点头,中年妇人赶紧说道,“我们公子在吃药,有忌口,我去帮着做饭吧。”
    “好啊,正好我们也都没吃呢。”李老太好似没猜出她的防备,笑着跟出门。
    陶红英原本熬了小米粥,蒸了小白菜的素包子,炒了个香椿鸡蛋。
    隔壁赵家的那份都端过去了,只剩了自家的。
    但这些饭菜招待客人,却是有些寒酸。
    她舀了一瓢细面,揉面擀面,又切了一块比较瘦的咸肉。
    两刻钟后,三碗肉丝青菜面就做好了。
    碗里还分别卧了两个荷包蛋,撒上葱花,点上香油。简直是色香味俱全!
    那中年妇人一直在帮着烧火打下手,李老太抱了佳音坐在门口小板凳上,闲话几句。
    这主仆三个是京都出来游玩的,不想路上主子旧疾犯了。
    主家姓叶,妇人和车夫是夫妻,车夫叫叶山,妇人叫冬梅。
    他们都是家生子,很得主子信任,所以才常伺候左右。
    许是担心主子的病,冬梅嫂子的眉头就没展开过。
    李家人也没法劝,只能尽量给他们行个方便。
    幸好,陶红英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的受欢迎。
    冬梅夫妻俩把面条都吃了,还加了几个素包子。
    就是那个病弱的叶公子都吃了半碗面,把面汤喝光了。
    这可让冬梅夫妻俩高兴坏了,拿出银子给李老太。
    李老太坚持不要,家里不富裕,却也不想用这个赚钱。
    举手之劳,帮个忙而已。
    但佳音却是例外,见到那个被推拒的银锞子,她的大眼睛都冒绿光了。
    可惜,没人在乎她一个小孩子的想法。
    很快众人就睡下了,但夜半时候,西屋却是突然闹了起来。
    冬梅拿了药包和药罐子,在廊檐下熬药。
    而屋里咳嗽一声接一声,听得人都跟着胸里憋闷。
    李老太下地要去看看,佳音好奇,也闹着一起。
    老太太就抱了她到西屋,果然那叶公子坐在炕沿边咳嗽不停。
    见到她们进来,叶公子许是想说什么,结果一开口就喷了李老太和佳音满头满脸的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