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侯爷

第五十五章  陈年旧事

    
    骊山深处。
    这里别有洞天。
    前朝居民为了躲避战乱,住进深山,已经有些年头了。
    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已经渐渐习惯了山里的生活。
    自给自足,自己种的自己吃。
    没有收成的蝗灾年月,还可以通过狩猎的方式来获取食物。
    不过渐渐的他们发现,这样的生活虽然不愁吃喝,但是,一尘不变的周而复始,也让他们开始厌倦。
    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尘不变最终会导致分崩离析。
    所以他们想寻求改变。
    正值此时,临潼县知县发榜,允许他们以物换物,三天后再发榜,愿意接收他们为大唐子民,免三年赋税,解决首年生活问题。
    很多人心里已经在畅想未来了。
    因为临潼县的生活条件确实比山里的条件优越很多。
    第一次,他们内部开始有了分裂。
    山头卯一个整村在他们族长的带领下,已经和知县取的联系,并且很快就被安排在距离临潼县不足五里的野人沟。
    虽然都是荒地,需要他们自己开垦,但是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土地以及一个大唐合法居民的身份。
    忙时去地里干活,闲时去县城享受现代化城镇的娱乐活动,子女可以开阔眼见,去草堂上学,学的知识光宗耀祖。
    他们开始心动了,因为这种生活本来就是他们应该享受到的,现在却因为住在深山,失去了身份。
    他们要把这一切本来就属于他们的生活给夺回来。
    自古秦人淳朴,踏实肯干,他们要认定的事情,不管前路凶险,埋着头,大步跳跃。
    猴子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了解这里的山,喜欢这里的水,他最抗拒族人的离开。
    一旦离开,他原有的生活就会被打破,这会让他很不舒服。
    大家都穷的好好的,凭什么你们要出去富起来?
    自从大家有了出去的念头开始,他每天都在村子里转悠,看见谁都要上去攀谈两句,看看人家有没有要离开的念头。
    只要碰见和她思想统一的人,他就高兴的合不拢嘴,马上就和人家烧香当兄弟。
    不过这样的人很少,大家都希望能顺利的搬迁,能把好日子过起来。
    住在山里偷摸的生活不是长久之计。
    连他的老婆都开始嫌弃他好吃懒做,没个男人样。
    今天和媳妇大吵一架,两人不欢而散,猴子一个人准备到山顶上透气。
    没想到在山顶上看见二狗子走进了他家。
    让他心里的火烧的很旺,五脏六腑疼的厉害。
    早就听说二狗子和家里的有一腿,起初他还不信,现在证据确凿了。
    猴子仰面大笑之后,就做了一个决定,怀里揣了一把尖刀,就等在二狗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傍晚时分,二狗子东倒西歪的哼着小曲往回走。
    猴子见二狗子过来了,就笑眯眯的迎了上去,二狗子以为自己眼花,愣了一下笑道:“早上听见你们争吵,本想找你喝酒,却听说你进山打猎了,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看样子,你也没有收获啊。”
    猴子道:“是啊,现在山里的夯货变的聪明无比,见到人宁愿饿死也不出来找食吃,自然两手空空,兄弟日子过的倒是滋润,看你喝的东倒西歪的样子,歇歇脚再走。”
    二狗子拒绝了猴子的邀请,说自己还忙,摆摆手就和猴子擦身而过。
    “我艹你妈!”
    二狗子听见猴子的骂声,就知道事情败露,匆忙之下想要逃走,胸口一疼,半截子刀尖带着血花就从胸口冒了出来。
    二狗子已经说不话来,咿咿呀呀的要求饶。
    猴子从背后拖着二狗子就走进了一人高的草丛。
    草丛晃荡了一会儿就恢复了平静。
    猴子舔了舔刀子上的血,又重新揣在身上。
    回到家里,徐氏在做饭,家里已经无米下锅,这时候却饭香四溢,想来是用自己的身体换来的吃食,这在山民中间很普遍。
    猴子却接受不了这样的做法。
    他认为即便是饿死,也不能拿自己的老婆去换吃的。
    “二狗子送来的?”
    猴子的声音从徐氏的背后响起,徐氏本能的吓了一跳,继而又恢复了平静。
    她知道猴子这个人接受不了这种事情,必定会大发雷霆。
    不过听他的口气,显得很平静。
    “去族长家里借的,等你打回来猎物,给人家送过去,就算是平账了。”
    “我这就给他送过去,虽然我这人懒,从不欠谁家分毫。”
    猴子转身走了,徐氏久久不敢回头,他害怕一回头就看见猴子怒目而视的站在他的背后。
    事实上,猴子真的走了,而且已经离开了山里,他要进城去了。
    一个从来都拒绝进城的人,现在却主动走进了城里。
    猴子突然良心发现,打算放过这个跟了他三年的女人,现在的局面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能怪她。
    眼下缺的是钱,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等有钱了,再娶一个就是了。
    猴子升华了。
    ……
    虽然李二不建议现在就让山民全部出山,但是大势所趋之下,没有你愿意不愿意,只有你接收不接收。
    接收相安无事,不接收就是一个暴乱的下场。
    朝廷贴出去的榜文已经没有了效力,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山民涌进城里,希望县衙能给安排个住处。
    眼看两百亩的土地就要被山民瓜分完毕,方卓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把以前设计好的图纸一改再改。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完全满足二十万人同时住在两百亩的土地上。
    最后,方卓只能放任山民在自家土地的外围再自行开发新的土地,同时满足自己建设厂房的需求,又能将山民安置。
    好在骊山里的山民有一大部分从蓝田分流了,要不然即使方卓再怎么挪界碑,也住不下那么多的人。
    事实上到最后,野人沟里只来了两万人,其他的都分流到周边县城去了。
    即便是这样,刁竖也过来看了三次,才从方卓的怒目而视下满意的离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