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公是真的很腻害

第一百六十章 碎裂山河

    
    “怎么可能!浑天仪怎么可能会自碎?!”
    赵庆眼珠子都红了,只有大赵皇室的秘传中才记载,甚至钦天监中都是口耳相传,除了钦天监监正袁守城之外,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这口浑天仪,就是大赵镇住国运龙脉的秘宝!
    浑天仪的本名并不叫浑天仪,而是叫“山川社稷图”。
    相传原本乃是上古封神时期的一件仙家法宝, 后流落人间为周天子用于镇大周江山永固。
    原本大周江山不过是寿八百余年而已,凭借此图竟是镇得一千八百余年。
    直至继任周天子实在荒诞,终究导致犬戎侵入都城失了这山川社稷图,这才让大周失了江山。
    其后这幅山川社稷图据说被奉命逐杀犬戎的秦国公所夺,他并未将此图交还皇室而是私自扣了下来。
    失图又腐朽的大周终究轰然倒塌,列国争霸中大秦逐渐脱颖而出,传至祖龙终究一统天下登基称帝,昭告天地四方鬼神封禅泰山。
    然而大秦一统天下不过数年便诡异的灰飞烟灭, 前朝皇帝起于草莽后与楚国霸王争夺天下, 抢得天下后便命其军师心腹亦是修道之人留侯多方寻找江山社稷图。
    可其穷极一生都不曾找到,直至前朝武帝时出关横扫匈奴才从匈奴那里,找到了这幅以为已经失踪的江山社稷图。
    这引得初代天师、上清派上茅真君等皆尽现身,武帝大喜!意以此图永镇山河。
    可初代天师告知武帝,此图虽有镇服龙脉、延寿王朝之效能,却也有择主而栖之力。
    大周与大秦便是例子,武帝知晓后大怒!
    可要毁了此图又舍不得,于是召集当时天下方士一起出主意,要将此图炼造成能永镇山河之器。
    尽管初代天师与上茅真君等人力劝,然而武帝心意已决。
    碍于武帝压力,众多方士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将此图做成了浑天仪。
    但这浑天仪却不是那么轻易能启动的,武帝需以帝王血脉将此器启动,再以此器镇压山川社稷图不让它飞走。
    于是武帝亲手炮制了“巫蛊之祸”,亲手将自己的大部分血脉用于镇压此图。
    为保江山又于钦天监特权,专事此浑天仪帝王都不得轻易干涉。
    这使得原本只在武帝之后将分崩离析的前朝,生生的又被延寿了千余年。
    直至千年后继任之帝王以为用血脉祭封浑天仪纯属无稽之谈, 更是號夺了钦天监权柄收回此仪。
    但自那以后王朝气运江河日下,各地更是灾祸丛生。
    等继任帝王想要恢复血祭时,却发现守备森严的宫中这只浑天仪居然消失不见了!
    此时袁守城等人亦对皇帝避而不见,甚至假死避世。
    于是前朝在不断的衰败中轰然倒塌,这个浑天仪乃是本朝太祖皇帝在此发现的。
    或者说,是这个浑天仪找到了本朝的太祖皇帝。
    袁守城也是这个时候出山的,两人约定恢复了钦天监的权柄。
    于是这才让袁守城再次出手,只不过这一回不需要再献祭帝王血脉。
    因为本朝开国太祖有着广阔的胸襟,他所求者并非是王朝万年,而是百姓风调雨顺。
    也正是因为如此,袁守城才肯重建了钦天监。
    而这件事情知晓的也仅仅只有皇室继任的皇帝,与袁守城自己。
    只不过袁守城不知道的是,开国太祖给子孙留下的话里面还有一句是不曾告诉他的。
    “若天下皆风调雨顺,又有何人愿反?!何人肯反?!大赵江山,与永固何异?!是以,钦天监之责,后辈子孙不得轻动,只许恭请!”
    袁守城这等老怪物其实又何尝不知道开国太祖的心思?!
    但他是修万民之心,浑天仪的存在可以让他调动天地之力、龙脉之能,使得钦天监监事可以压制天下一切妖魔鬼怪。
    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天象,敕封山川河流之神。
    这对他来说, 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 今天……浑天仪自碎了!
    “给朕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赵庆几乎是咆哮着吼出了这么一句,下面的监事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今日,浩然正气突然起复!陛下明鉴,此等浩然正气上一次出现,乃是前朝大儒作出惊世宏文步入圣人之异相!……”
    “此相已多年未见,臣着实不知何人可引动其异相啊!”
    赵庆脸色铁青,他虽然希望用儒家来制衡权贵。
    但他从来就不希望儒家的势力过大,可儒家一旦出现大儒可入圣的话,便是他这个皇帝那也不好使了!
    譬如半步圣人徐文长,那老东西甭管好不好杀赵庆都不敢亲令杀他。
    只能借助于梁王、北狄之手,好容易将那老东西弄到北狄去了。
    没成想现在又冒出来了一个大儒,而且看起来比徐文长还厉害!
    竟是能引动天地间浩然正气的躁动,这样的人……
    “把这个人查出来,带到朕的面前!”
    赵庆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能成大儒者必然是国之栋梁。
    譬如前朝后期明相梁国公玄龄,便是辅助帝王实现了前朝中兴。
    所以,赵庆决定要见一见这人再决定如何处置他。
    他却不知道,此时天下士子们早已经议论纷纷。
    浩然正气能够直冲天庭,自然能够波及天下!
    此时正是恩科开放之时,无数的士子聚集使得圣贤所留之浩然正气更受刺激。
    士子们虽不是全都有秘传, 可不少也是读过史书的。
    知晓这浩然正气并非凭空而来,必然是某人文章已然是撼动天地间这浩然正气的缘故。
    能够以文章达到这种程度的,唯有大儒之姿、贤才之能。
    也是必定能够成为一代文宗的圣人,所有人都很好奇这个人到底是谁。
    “不可能是文长公,文长公虽是半步圣人却身在北狄。哪怕是作出如此雄文,怕浩然正气传至我等也所剩无几了。”
    顺天府内,一群的士子们议论纷纷。
    “此等异相、此等浩然正气,那么说明此人必然在我大赵之内!而不在其外!”
    其中一名士子拍着手,笑道:“不管是谁,必是我儒门贤才!”
    “想来此等大才,必是一府解元!到时入京,此人是谁一探便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