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莫怕,这一剑平平无奇

第一一三章 鬼敲门?不得先死成鬼,再敲?

    [] 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
    谢安睁开眼睛,经过昨夜的对练。
    体内灵河再次拓宽,已将根骨洗涤数遍。
    现在,谢安体内,血肉筋骨已泛起金石般的光芒。
    他就知道,磐石境之上,还会有其他的境界。
    只不过《玄武要诀》上并没有记载。
    若是寻常人,定无法发现这条修行之路。
    也就是谢安,记忆超群。
    正因他可以记住每一个细节,所以才会总结而出。
    要不了多久,他的肉身,将会再次突破。
    按照便宜师傅的说法。
    寻常剑修不注重肉身的修炼,这将会产生两种严重后果。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滋生心魔。
    心魔生,则剑不利。
    剑修,走偏锋。
    近乎全然放弃防御,只愿将一剑之威提升到极致。
    若是肉身防御太差,便会犹豫不决。
    很难保证斩出一剑时,心中不会产生顾虑。
    有顾虑,定不会斩出巅峰一剑。
    所以,剑修中对肉身的锤炼,算是基本功。
    即便是如此,锤炼肉身,依然不受剑修重视。
    或许与功法的稀缺有关,或许与剑修的洒脱有关。
    锤炼肉身?
    不光辛苦,还需要大量的灵药。
    谢安若是没有如意福禄,他的肉身,绝不可能突破如此之快。
    至于剑修的另一种后果,便是谢安自悟而出。
    若是肉身不强,也很难将修为发挥到极致。
    所以,谢安除了锤炼肉身外,还会到《灵竹图》中观摩。
    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剑道修为。
    今日,清早。
    缶声照常响起,又到了早课的时间。
    广场上,宗门弟子依旧是脚步匆匆。
    距离百日练气考核,已不足二十日。
    走在广场上,听到最多的话题,无外乎两种。
    其一,某些弟子成功突破至九品练气境。
    其二,长叹一声,自己还要再等数日。
    谢安如同没事一般,他倒不用再担心。
    纵使他体修,也已达到八品练气境。
    体修与道门修行不同,但总体来看,体修的练气境要比道门练气境霸道许多。
    其体质,要比道门的八品筑基境还要强悍。
    此时,谢安脚步很快,准备前往藏经阁。
    他现在迫切的想要了解,关于妖符的问题。
    如果有可能,他想了解关于妖修的一切。
    同为术法,为何妖修术法要比道门强悍?
    曲径通幽之处,藏经阁门前。
    三皇子的身影出现。
    他在此,专程等待谢安。
    谢安不理会,若昨日他无仆从跟随,谢安绝对会先下手为强。
    两人擦肩而过,谢安听到了三皇子的声音。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谢安一怔,数息后,他转过身来。
    两人四目相对,三皇子杀意滔天,但谢安却目如秋水。
    “鬼敲门?”
    谢安淡然道:“那不得先死成鬼,再敲门?”
    “哼,我已经得到了线索!”三皇子面色恢复,“若你肯承认,我还可饶你一命。”
    数息后,谢安笑了,笑得风轻云淡。
    他当然知道三皇子在诈他。
    以三皇子的本性,若是有证据,现在还能相安无事的交流?
    “若是三殿下有了证据,可直接去执法堂,哦,忘了,执法堂韩长老叛逃。”
    “韩长老这种通妖的叛徒,谁会知道他的下落呢?”
    “是吧,三殿下?”
    谢安说罢,笑着离去,不管三皇子面色如何阴沉。
    “哼,小子,果真是你!”
    原本,三皇子只是猜测,但他不敢相信。
    没有人相信,谢安能够杀死一个妖修的高手。
    更没有人相信,谢安能杀死高手后,全身而退。
    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现在,三皇子确定就是谢安。
    他没有证据,但他知道,一定是谢安。
    纵使三皇子可以证明谢安不在场。
    “等玄衣卫到了,我看你还能笑多久?”
    “到时,流云宗是保你,还是保宗门!”
    说罢,三皇子甩袖而去。
    他的目标并不在此。
    请孟先生出山,依旧是他现在的目标。
    但三皇子的心境已变。
    纵使孟先生不出山,他决不能让孟先生出手。
    若是大儒加入斗法,玄衣卫也不会太轻巧。
    稳!
    求稳!
    还未成功,便死了两人,执法堂的狗被一锅端掉。
    三皇子不得不小心谨慎,绝不能再有变数。
    待他回宫之后,单凭刘公公的死,他已难向逍遥王交代。
    除非,能请孟先生出山。
    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三皇子脚步飞快。
    几个纵身,便来到孟先生小院前。
    他忽然停住脚步,整理衣袍,这才恭敬敲门。
    手还未落下,他便见到院内传来大儒孟先生的声音。
    “既然来了,便进来吧。”
    三皇子躬身施礼,再次整理衣袍后,这才迈腿进门。
    小院当中,还如以往那般。
    鸡鸭之声,随处可闻。
    孟先生如同初次见面那样,提着水桶,蹲在一旁浇水。
    “三殿下,既然再次亲临寒舍,想必是想清楚了。”
    孟先生抬起头,目光深邃。
    三皇子知道,孟先生此行必会问及这个问题。
    上一次,孟先生问及三皇子,为何请他出山。
    三皇子回答说是为了天下。
    孟先生再问,问道:“那博雅难道不是治世之才?”
    那日,三皇子没有支支吾吾,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些日子,他反复思索,最终得到了答案。
    他躬身施礼,恭敬至极。
    “博雅并非不是治世之才。”
    “既如此,那三皇子亲临寒舍,又是何意?”
    三皇子面容闪过一丝笑意,一切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再次躬身道:
    “回孟先生,儒门仁爱天下,大儒也都各有七窍玲珑心。”
    “故,治世之法并非只有一种。”
    “请大儒孟先生出仕,小王是想博众家之长。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言一出,孟先生颔首。
    “三殿下,这是悟到了?”
    三皇子回复道:“然!”
    “老头子本应归隐山林,若三殿下一心求学,老头子自然不会拒绝。”
    三皇子听闻后大喜,再次恭敬施礼。
    只要孟先生能够出山,别说死了一个刘公公,就是再死十个,又何妨?
    两人约定了时间,便在五日之后动身。
    这五日,孟先生直言要闭关清修,倒也打消了三皇子的疑虑。
    再走出山门时,风吹来。
    三皇子笑了:“五日之内,定要你流云宗鸡犬不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