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官家娘子种田

第一百六十九章 否极泰来

    [] 最快更新!无广告!
    黎静言和高家千金的婚事进行的很低调。黎家这边本就没长辈坐镇,而这桩婚事又有交易的目的在。是以黎静言将下聘的一应采购都交给府里下人负责。而高家这边也是保密到家,高太尉生怕自家女儿会在婚礼前作梗搞破坏,更怕陈王还不死心出来横插一脚,所以三申五令严禁高府里的下人讨论婚事。
    婚礼进行的很隐秘,直到大摆筵席那天,大家伙才晓得高太尉要嫁女儿。
    黎家这边,因长辈不在,黎如晦又追着恒王殿下出了京。只黎雅一人撑场面。虽是黎家第一次办喜事,可黎雅真心高兴不起来。她大哥那样优秀的一个人,被迫娶一个臭名远扬的恶女,这都是什么冤孽啊。可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如果不是她惹来的祸事,大哥不该屈就这样的婚事。
    黎雅对大哥有十二万分的歉意,但凡有一点希望能救父亲,她也决不允许大哥牺牲自己的婚姻来成全。眼看着父亲行刑的日子越来越逼近,她是半点办法都没有,而二哥追着恒王殿下出京已有十来天,全无音讯。现实情况让黎家不得不向高家妥协。
    婚礼这天,迎亲队伍踩着点去高家迎娶新娘子。高太尉毕竟就这么一个女儿,虽说喜宴准备的仓促,可该有的一样都不少。与高家热热闹闹不同,黎家显得冷清多了。黎崇文还在受牢狱之灾,全府上下都没心思操办婚事。再加上黎家在京城本就没什么亲朋好友,黎静言便做主在京城高档酒楼摆了几桌,宴请同僚和左邻右舍。
    按照古礼,新郎和新娘在黎家行礼拜堂。
    因黎崇文和文氏都不在,黎静言便邀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充当长辈。
    新娘子被两个丫鬟一左一右搀扶着和新郎拜堂。这一举动可让在场观礼的宾客有了诸多猜测。因高家千金名声在外,在场中的人谁不往坏处想。这不越发同情黎静言。
    而黎静言这个当事人反倒面无表情,对新娘这般怪异的行为,也没有半点反应。该拜堂,拜堂;该入洞房,洞房。
    因黎家喜宴设在酒楼,拜完堂后,在场宾客便前往酒楼吃席面。黎家这边就彻底冷清了下来。黎静言原本也是要跟着大家伙去酒楼招待的。可高家陪嫁过来的丫鬟婆子上来禀告。说是自家小姐身子不适,姑爷先进去掀了盖头喝了合卺酒再去招待宾客。
    高家提出来的要求本就不合规矩。黎静言忍了忍,到底还是先进了新房。
    全福嬷嬷按着规矩说完吉祥话,便同高家丫鬟婆子退了出去。至始至终新娘都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黎静言處着眉头走近。
    “夫人,你若身子不适便先睡下吧。”
    “…。”新娘子依旧无言。
    他伸手欲掀新娘子的盖头,却不想手还没碰到人,那新娘子身子微微一侧,避开了他的碰触,直往床上栽去。仿佛把他当臭虫般嫌恶了。
    黎静言瞠目结舌,气红了脸。这才发现高家千金根本就不是身体不适,而是被人下了迷药硬拉着和他拜堂。这让他情何以堪。本就不是一桩心甘情愿的婚事,如今还被新娘子这般羞辱。他这样自尊心极强的男人如何咽得下这口气。索性盖头也不掀了,合卺酒也不吃了,冷冷地说了几句话便拂袖而去。
    高太尉果然守信用,女儿成亲后的第二天便着手救人。高太尉太了解当今陛下的性格。若想反转黎崇文案,务必要陛下自己想清楚才行。
    这日,高太尉寻了个由头请陛下到御花园戏台子看戏。高太尉和黎静言事先便安排好,在寻常戏文里安插一出特制的戏文。
    这不,陛下今日心情不错,倒是很有兴致看戏。看了一出精彩的戏文,他还意犹未尽。高太尉悄悄看了看陛下的神情。说道:“陛下今日好兴致,似乎还意犹未尽呐。”
    “太尉,还别说,你今日选的几出戏很合寡人意。”
    “陛下,下一场更好看,这出戏文近几日在京城各处戏班子里很受欢迎。咱京都城各个大街小巷都热议着呢。”
    皇帝本身不能常出宫门,却对百姓们热衷的事物很感兴趣。忙兴致勃勃地问道:“是啥样的戏文引得全城百姓热议?”
    “陛下且看就是。”高太尉卖了个关子。不多时,下一场戏文正式开锣。
    这出戏文就是当初顾淳在北边请人按照黎家日常编写出来的。到不想过了两个月竟然传到了京都城里。高太尉心思一动便和黎静言一番商量请了宫里的戏班子排了出来。
    皇帝陛下越看越来劲,目不转睛地看着,感叹道:“倘若我大齐能有这样的清官,必将是大齐百姓之福啊。太尉,你说这家人怎会这么有意思呢。看看她家小女儿,一个女子怎会这般大胆……”
    “陛下,这出戏文可不是虚构编造的。而是真人真事,确有其事。”
    闻言,皇帝讶然,倏地转头看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这出戏文是从北边传过来的。且是真人真事,北边当地百姓都晓得。而戏文里的人物便是黎崇文一家…。”高太尉一口气将戏文和黎家的关联解释得清清楚楚。
    语毕,蓦地跪了下去,自请罪,道:“陛下英明,想来也看出今日这出戏乃微臣特意安排。可微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此出戏文绝对真实,无半点掺假。微臣与黎家虽有姻亲关系,但微臣了解过黎家人的秉性。亲家黎崇文绝无贪污受贿的可能。黎家从贫到富,全仰仗了黎家三个儿女做生意的本事。陛下,你该晓得黎崇文未去北边时,那里是怎样的光景。而如今北边成了大齐商人趋之若鹜的交易场所。其中大部分原因便是黎家水泥作坊的功劳。”
    “起来罢,寡人知晓太尉的为人。断不会为了这点姻亲关系就撒弥天大谎。黎崇文一事,寡人会叫人重审。”
    “陛下英明!乃大齐之福。”
    “行了行了,别给寡人戴高帽子。被你这般一闹,这出戏文寡人都看地零零落落的。回头你给寡人送一本来,寡人要细细看一遍。”
    “微臣这就去拿。”
    皇帝的爱才之心超乎众人的想象。回到御书房后立马派人私下里重新审理黎崇文一案。且又口头下旨缓了黎崇文罪责的执行日。
    没过几日,总算查清了黎崇文事件的来龙去脉。皇帝陛下看着呈上来的那份奏折,很是感慨了一番。直说差点冤杀了这样一位好官。他当即就免去了黎崇文的罪行,还欲给黎崇文官升一级留做京官。黎崇文却不愿意,直接上禀,“北边虽越来越繁华,可内里的建设还有待完善。他更愿意再回北边参与一线建设。”
    陛下虽不舍,倒也同意放人。只说待北边建设完成便要把他调回京。
    黎崇文总算逃过生死大劫。
    陛下对黎家小女儿种田才能甚是好奇,便直接召人进宫。
    黎雅奉召入宫,陛下见她本人很是惊讶,心道:这般小小一女子,怎会有这样的本事。陛下有意考考黎雅,便故意出了些难题。倒不想完全难不倒这个小丫头。她对于农事说得头头是道。连一些国家基础建设也提出了几个颇为新颖的点子。
    陛下越聊越欢喜,直遗憾道:这样的人才若身为男子,必能掌管工部。乃大齐之幸也。只可惜身为女子,不可违了祖制——入朝堂做官。
    陛下身边的大内官是个人精。晓得他不舍得放过黎家小女儿。便提议道:“陛下,何不封她个劝农使,让她去大齐各处指导百姓们做农事。”
    陛下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既可以直接受惠又不用进朝堂违背祖制。他拍手叫好,当即就封黎雅为大齐第一位女官——劝农使。官拜正五品。她的职责便是全国各地巡视,教百姓们如何做好农事,提高产量,还不用上朝。顶头上司就一人,皇帝陛下本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陛下保密工作做的太到位,这边已告一段落,庆王府那边才得到消息。黎崇文被无罪释放,且还官升一级。庆王府撒了好大的网,结果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黎崇文一事,陛下还特特把庆王给叫到面前责骂了一顿,罚了半年俸禄。永秀知晓后,更是要死要活在王府里闹了一阵。
    黎家总算否极泰来。黎静言和黎雅将父亲接回京城置办的府里。当黎崇文得知儿子为了救自己被迫娶了高家臭名远扬的千金,心里堵得慌。
    “静言,哎,委屈你了。”高家千金在京城素有恶名,自己这般优秀的儿子娶了那样的媳妇,他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的。可也说不得什么,毕竟他能安然渡过大劫,高太尉是出了大力气的。他们黎家不能过河拆桥。
    “爹,儿子年岁大了,迟早都是要娶亲的。”自成亲那日后,他就再没见过那位新媳妇。直到今日问了府里下人才晓得,大少夫人新婚第二日便回了娘家,至今未归。
    “儿啊,事已成定局,那高千金若能相处就好好处处看罢。”黎崇文劝道。
    “爹,儿子晓得。”
    “明日我要去高太尉府邸感谢人家。你便和我一起去,顺便把你媳妇儿给接回来。”
    “是,爹。”
    爹的事,大哥的事,黎雅一直都万分自责。黎静言劝了好几次,黎崇文也说了不关她的事。可她心里就是迈不过这道坎,觉得是她害了大哥。
    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大嫂,索性选择逃避,决定不日便奉皇命巡视大齐各地。
    “雅儿,你虽奉皇命,可此去经年,你母亲那边该如何交代。”
    “小妹,咱不急着去,你跟着爹爹回一趟北边,合计合计再出发也不迟。你总归也要向母亲话别的。”
    “爹,大哥你们说得对,我得跟娘好好说说才行。”
    黎家父子俩将她安抚下来。隔日一早父子俩准备了一些薄礼亲自登门上高家。一来感谢高太尉伸出援助之手,倘若没有他极力保证,陛下不会这般果决重审黎崇文案。二来也是接回儿媳妇。
    只黎家父子俩和高太尉聊了大半天也不见高家千金出来。黎崇文道:“亲家莫怪,黎家这几日事太多,倒是冷落了儿媳妇。这不昨日事毕,我便和犬子亲自上门来接人回去。”
    高太尉讪讪一笑,心里暗骂不孝女。好不勉强,回道:“亲家,哪儿的话,是我教女无方。夫家出了这样的大事,她不留下来帮衬一把,反倒回了娘家躲懒。”
    “亲家莫要这么说,黎家本该给儿媳妇一个温馨大家,却因为我的事,弄得家里惶惶不安。我愧对都来不及,怎会怪罪呢。”
    黎崇文越是谦卑,高太尉就越愧疚。那兔崽子,新婚第二日便回了娘家和他大闹了一顿,一个不留神就溜出京去。高太尉立马派人去她的别院逮人。哪成想这兔崽子抛下一句巡视生意去了,便没了踪迹。
    这下黎家来接人了,他要从哪里变个人出来。
    “额,亲家啊,贤婿啊。事情是这样的……。”高太尉扒拉扒拉说了一大堆是是而非的借口。总归一句话他女儿跑了,他也不晓得人在哪里。
    黎家父子俩面面相觑。就这么聊到下午,高太尉再三保证定会将人找到,亲自送回黎家。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