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探案录

22.峰回路转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浩初为人机敏,只略作权衡,就知道自己己然没有了退路。
    要是这么铩羽而归,一无所获,徒然送个把柄出去,就等着被对头欺负的家破人亡吧。
    他咬了咬牙:“大人知道,周某最近受到的那些污蔑,皆因有人看中了我家的房子,想害我身败名裂,贵司不加制止,任由小人传播流言,如今又试图包庇那大肆兼并房舍的杀人凶手,用心何在?难道非得逼着周某到圣上面前告御状?”
    那指挥使听他道破,假假一笑:“周大人休要强加罪名,那女尸案自有提刑按察使司在查,要不要我把那卫佥事也请过来?东城兵马司的活不好干,上头方方面面都盯着,房契的情况对外封锁,也是朝中大人的意思,便是担心出现你说的这等不法事,若是大宗伯当面,我必定如实相告,两位大人么,呵……”
    燕如海帮着争了一句:“我等此次前来,便是座师的意思。”
    趁着这功夫,周浩初抬眼看向站在燕如海身后的韶南。
    对视之际,韶南目光微闪,手指隔了包裹在琴弦的位置轻拂了两下。
    非得敬酒不吃吃罚酒。
    若不是担心闹大了不好收场,韶南有的是法子泡制面前这个六品官。
    周浩初心念电转,相较就在衙门里动手,一是变数太多,再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给韶南弹琴,不如将人引到外边,扣下来,再想办法撬开他的嘴。
    他接着燕如海的话道:“大人想单独对我座师讲也行,燕兄明日便要离京,带着家人赴任邺州,我在外边的酒楼订了一桌,一会儿给他父女践行,到时座师他老人家也会到场。时间不早了,咱们这就过去吧。”
    指挥使闻言一怔。
    真的假的?
    他到是没想过周、燕二人胆大包天,打着座师的旗号来他这里招摇撞骗,毕竟拿个假名刺给他是要留下把柄的,但是骗他去酒楼可不用承担什么风险。
    若自己信以为真,跟着去了,对方大可借酒装疯,威逼利诱。
    就算他什么也不说,只要他和周浩初一起喝酒的消息传出去,就足以帮姓周的摆脱不利传闻。
    自忖识破了周、燕二人在诓他,他是怎么都不肯上当,一个劲儿推脱:“今天不成,我还有许多公务亟待处理,魏国公府失窃的案子到现在还没有头绪,一会儿只能在衙门里随便吃点,夜里还得加班。”
    对方这等反应,叫周浩初无计可施,一时僵持在了那里。
    连韶南都觉着十分棘手。
    怎么办?
    现在就直接翻脸来硬的好不好?
    就在这紧要关头,屋外当差的脚步匆匆,站在门口大声禀报:“大人,魏国公来了!”
    “啊?”不但韶南三人吓了一跳,就连指挥使本人也暗暗吃惊。
    “你说小公爷这会儿来咱们衙门了?”指挥使不敢怠慢,连忙站起身。
    天知道他刚才不过是随口一提,因为那位小公爷名气大才拿他当挡箭牌,谁知人不抗念叨,还真把他给念叨来了。
    那当差的回道:“刚到门口,属下见是魏国公府的车驾,便上前问了一句,随车的家将说国公爷本人就在车里,门房不敢阻挡,已经放行了,属下腿快,大人这会儿出迎,差不多能在院子里碰上。”
    指挥使不及多问,挥手叫他退下:“行了,我知道了。”
    随后他扭头对周、燕二人歉意笑笑:“两位大人,不好意思,今天只能这样了,我得赶紧去迎接魏国公。”
    都知道魏国公崔绎不好惹,但那得看什么时候,此时由于他突然到来,搅乱了周浩初他们的计划,更叫人不由地生出些许怀疑:最近他与东城兵马司往来频繁,那个使尽了卑劣手段,妄图霸占枣花大街大片房屋土地的当朝权贵该不会就是他吧?
    想到此,周浩初哪还有回避之意,不顾规矩道:“既是凑巧遇上了,我和燕兄合该也去给小公爷见礼,当面请个安。”
    那指挥使扫了他们一眼,顾不得多言,当先匆匆出门,唯恐去得晚了,惹崔绎不快。
    韶南抱着琴跟在父亲身后,自屋里出来,远远就见一辆车驾径直进了兵马司的大门,气派大得很,前呼后拥足有几十号人。
    指挥使站定,抬手整了整衣冠,这才迎上前去,随车走了十余丈远,直到穿过院子,来到台阶前,那车驾才停下。
    魏国公的随身小厮上前撩起车上挂着的珠帘,崔绎自车里下来。
    这位小公爷生得极好,面如冠玉,两道剑眉颇显英气,双目顾盼生辉,鼻骨挺直,只是唇有些薄,隐约透着些无情。
    他脸上虽然带着笑意,东城兵马司的人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日子打过交道,亲身领教这位是真的难缠。
    天气热,崔绎穿了件平素绡的白色袍子,绡衣上嵌了金丝银钱,于太阳底下微微闪光,玉饰衣带当风,衬得他人越发神采英拔。
    周浩初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小公爷,虽然暗中戒备,却也忍不住以貌取人,赞了一声。
    崔绎下车之后,目光先扫视一圈,似是有些诧异东城兵马司衙门里怎么有这么多外人在,尤其在韶南脸上停留了一瞬。
    指挥使上前见礼,他含笑点点头,往台阶这边走过来。
    周浩初和燕如海赶紧由台阶上下来,指挥使凑在崔绎耳边嘀咕几句,崔绎再看向他们,目光就透着了然。
    “庶吉士周浩初、安兴县令燕如海见过魏国公。”
    韶南跟着父亲裣衽一礼。
    崔绎注意力明显在周浩初身上,对即将去安兴的燕氏父女也就多看了刚才那一眼。
    “周浩初啊,怎么,你那事还没完?”
    指挥使一旁插话:“国公爷,您快里边坐着凉快凉快,我叫他们上茶。”
    崔绎笑看他一眼:“这叫人凉快凉快可不是好话,罢了,我刚才喝过茶了。”
    指挥使汗都冒出来了:“卑职哪是那意思,您……唉,您就别拿卑职开心了,您上座,容卑职把这两天查到的情况一一禀报。”
    崔绎笑了一声,进屋一撩袍襟,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指挥使待要去拿自己珍藏的茶叶,一旁国公府的小厮崔平已主动接手,拿出茶叶泡茶去了。
    指挥使不敢小瞧崔平,连忙道谢:“劳烦小兄弟了。”
    说完他坐到了崔绎身边,瞧向周浩初三个,便想趁机赶三人离开。
    “周大人呐,我得跟国公爷汇报案子,你看你和燕大人是不是先……”
    “案子不着急,反正这么多天也没查到什么头绪,估计着人早跑了。”崔绎慢条斯理将他打断,也不管指挥使当面能不能下得了台,自顾自道,“听周浩初说说,两天光听人说起他和那女尸了。”
    几人不知他是好奇,还是别有用意,但堂堂国公发了话,指挥使不敢不听。
    周浩初心中一动,不知怎的,崔绎只说了两句话,便叫他有了柳暗花明之感。
    他顾不得去想这份直觉到底由何而来,赶紧捡着要紧的把事发经过说了说,又道出今天来东城兵马司的目的。
    周浩初讲的时候有意未提座师张毓给他名刺这一细节,但架不住指挥使在旁补充。
    崔绎显然比在座的都了解张毓的为人,似笑非笑瞥了周浩初一眼,害他吓出一身冷汗来,转而问那指挥使:“哦?枣花大街的房册被人借走了?”
    “是,连人一起借的。”
    崔绎修长的手指在一旁桌案上轻敲两记:“这有何难。想来指挥使大人一定不会忘记是何人来借的,对不对?”
    “是,是。”指挥使面现难色,低头掏出帕子擦了擦额上的汗。
    这时小厮崔平端了个茶盘送上茶来,屋内诸人见者有份,连韶南都有一杯。
    送至崔绎跟前的杯盏与众不同,明显不是此处衙门的。
    大家纷纷欠身致谢,屋内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崔绎拿过那杯茶,不喝,只漫不经心将盏盖拿在手里把玩,吩咐崔平:“你带两名侍卫,跟着兵马司的人去药铺,把伤者弄回来,请梁太医给他好生瞧瞧。”
    崔平应了一声,见他没有旁的吩咐,出门点人去了。
    崔绎又和颜悦色地同周浩初道:“你说姓段的那家要卖房子,可知道已经卖了没有?”
    因为燕如海曾动念要买隔壁的宅院,周浩初一直关心着这事,还真知道,一听魏国公问话,立刻回答:“回国公爷,还没有。”
    “那就好。既是要卖,那本国公就买下来吧,看周大人的面子,给他个公道价还是没问题的。”
    周浩初大喜过望,魏国公此时买房的意义绝不在那几间破房子上,连同他刚才对小厮下的那命令,这是要参合进来,为自己出头啊。
    指挥使急了:“国公爷!”
    崔绎笑眯眯看向他,薄唇带着几分寒意:“现在你可以告诉我,是谁借走了兵马司的房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