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他按常理出牌

第1章 群众运动与上层斗争

    [] 最快更新!无广告!
    1895年3月31日,天津租界的洋兵开始坐火车向北京开进。/p
    大清国外交部的官员一次次的前往公使馆,希望公使们收回命令,然而,所有的解释、劝说甚至是哀求都是无效的。/p
    英、法、俄、德等国军队携带枪炮,分批强行开进北京,虽然军队总人数并不多,也就四五百号人,但这对清国人的心灵伤害太大了,这让刚刚取得对日战争胜利正当志得意满的清国,犹如被当众狠狠扇了一耳光,才明白自己原来仍然是个半殖民地。/p
    远在汉城的光绪知道此事后感到十分之为难,面对列强根本不把清政府当回事的行径,一直以强硬和民族主义面目示人的他,似乎应该有点强硬的手段,至少要在口头上严重抗议一下,这对民众才好交待,但不凑巧的是,光绪通过外交部刚刚与英国谈妥一个天文数字的无息国家贷款项目,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一时之间还真硬气不起来。/p
    严格说来,这笔以清国关税为抵押,名义上用于开支甲午军费和战后重建,数额高达一亿两白银的贷款是个意外收获。/p
    英国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希望中日战争长期持续下去,因此不断逼迫蠢蠢欲动的中国军队放弃自卫反击进军日本本土。而光绪也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不趁机敲上一记竹杠似乎又说不过去,于是指示外交部试探性的提出无息贷款一事,没想到英国政府一口答应,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进一步开放中国大陆市场。而穿越自现代的光绪对自由贸易并无抵触心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p
    在英国政府的穿针引线下,中国方面迅速与汇丰银行达成贷款协议,汇丰银行再拿着协议到伦敦金融市场上发行中国国家建设债券,一切办得顺风顺水。/p
    当然,此时的光绪还不知道,正是这个小小的借钱举动,自此让中国走上世界大国博弈的舞台。因为英国政府之所以最终决定全力扶持清政府,并非出于帮助中国人民的好心,而是非常贴心的要为野心勃勃的沙俄培育一个拥有足够实力的邻居和对手,以钳制沙俄的发展。清日战争中清国的表现,以及光绪所展现出来的亲西方姿态,让英国政府最终作出了“扶清制俄”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培育一个繁荣、稳定、统一的中国大市场,方便英国产品的倾销,也是英国的根本利益所在。/p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轰轰烈烈的义和拳运动发生了。/p
    就在光绪与李鸿章等人紧急商议对策之时,北京的局势再次恶化,首先是在各路谣言中,冒出一个重磅谣言,谣传光绪在汉城染病身亡,李鸿章刘永福等人匿丧不报。这个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把北京搞得人心惶惶。/p
    紧接着,义和拳开进北京了。义和拳进京这事十分蹊跷,因为北京城高墙厚,在北京警察局以及京城警卫部队的守卫之下,连正规军都难以突破,这些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拳到底是如何攻进来的?/p
    事实真相是,义和拳并不是攻进城的,也不是挖地道潜进城的,而是大摇大摆走进去的。/p
    不管是北京警察局,还是京城警卫部队,其前身都是禁旅八旗,这个体系里面全是八旗子弟,是端王集团势力最盘根错节的地方。虽然经过光绪强力整编,并强行植入政治督导制度,但并未彻底消除端王集团的影响力,而端王集团也吸取了上次京城动乱的教训,着力拉拢军队,虽然不能让北京警察局和京城警卫部队倒向他们,但让这些暴力机器在政斗中保持某种微妙的中立,这还是能做到的。/p
    义和拳进京后,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可遭了殃,因为北京城里的洋人都躲进了使馆区,而使馆区被京城警卫部队守得严严实实,手持中古兵器的义和拳们拿荷枪实弹的大兵们没办法,就把怒火发泄在普通老百姓头上,凡是卖洋货的店面统统砸掉,就是家里有洋货的,也在义和拳们的打砸抢杀之列,搞得最后家家户户就连灯都不敢点,因为灯烧的是“洋油”(煤油),那也是万万要不得的。/p
    有六位倒霉的秀才,在大街上被拳民在身上搜出一支铅笔和一张洋纸,然后就被当场砍死。/p
    教民被拳民抓住那就惨不忍睹了,先是绑住手脚游街,然后用“活埋、肢解、炮烹”等极端残忍的方式杀掉,有的拳民还把女教民倒栽入土坑里,裸露下体,塞入蜡烛点燃,以此取乐。/p
    当然,义和拳们并不滥杀“无辜”,只要你不是毛子就不用担心被杀。即使你因为某种误会被抓了,义和拳们也允许你申辩,并有一套为你验明正身的好办法。/p
    首先,看你额头有没有十字,如果脑门上有皱皱巴巴的十字纹,那你只好自认倒霉。如果脑门上无十字,就带你上坛烧纸钱,烧的纸灰飞起来,就表示可以与本国神仙接通,就不是教民。如果连烧三次纸灰都不飞,那就只好被乱刀砍死。/p
    拳民们不但不滥杀“无辜”,而且还不扰民,自发组织治安巡逻队,帮助“维护社会稳定”。/p
    随着“灭洋”运动在北京城的全面开花,义和拳终于喊出了自己的口号,这个口号不再只是“扶清灭洋”,而是非常具体的目标——“杀一龙二虎十三羊”!/p
    “一龙”,就是光绪皇帝。此时的光绪已经变成了义和拳必杀的“二毛子”和“毛子的总教主”。“二虎”则是指“李鸿章和翁同和”,而“十三羊”则是泛指所有亲“洋”的官员。/p
    口号提出后,义和拳第一个打击的官方机构是“中国日报社”,位于朝阳门的中国日报社被数以千计的拳民冲击,报社被打砸抢,数名报社员工被杀死,其中包括一名责任编辑。/p
    日报社长康有为反应比较快,逃到英使馆躲了起来,捡了一条小命。/p
    继中国日报社被砸,义和拳肃清“洋人在清代言人”行动迅速升级,数以万计的拳民包围了临时内阁办公的中南海一带,强烈要求光绪帝逊位,另立新君。/p
    拳民们在示威行动中保持了克制,并未冲击中南海,与守卫中南海的军队对峙,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施加压力,以达成其政治目的。/p
    但与此同时,临时内阁大臣们的宅第可遭了殃,被疯狂的拳民冲进去打砸抢杀,内阁大臣这下算是领教了群众运动的威力,仓惶将其家属转移至使馆区。可笑以“灭洋”为目标的革命运动,最后京城里最安全的竟然是洋人的使馆区。/p
    临时内阁遭围攻,这下大清帝国的中枢官僚系统算是陷入瘫痪。就在这万马齐喑之时,京城里唯独端王一系春风得意,气势如虹。/p
    就在中南海被围攻,政治局势风雨飘摇之时,端王载漪与原军机大臣刚毅急急赶到恭亲王府,要与奕诉“面议大事”。/p
    谁知“鬼子六”奕诉不买他俩的账,推说“身体不适”,避而不见。/p
    当红的端王爷来见过气的恭亲王,居然还如此矫情!若不是看你还有些影响力,谁尿你啊?端王气不打一处来,粗暴的一把推开门子,带着刚毅就闯了进去。/p
    一路阔步赶到恭王书房,只见奕诉与一个五十来岁白净脸皮的人正在慢悠悠的喝茶,那人却是直隶津海关道、洋务派财神爷盛宣怀。/p
    奕诉一脸不豫,拿眼角扫了一下端王、刚毅二人,并不招呼二人入坐,只是皱眉道:“端郡王,刚大学士,这急急忙忙的是做什么?”/p
    端王抢前一步,道:“六叔,现下京城大乱,再这样下去我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不保啊!特来请六叔出来主持大局,带领我皇家宗室安民平乱,匡扶天下。”/p
    奕诉嘴角微微上扬,哂笑道:“不知端郡王有何安民大计?”/p
    端王看了一眼盛宣怀,道:“六叔,可否借一步说话。”/p
    奕诉不以为然道:“有话就说,无话就走。我爱新觉罗家行事都坦荡得很,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了?”/p
    端王讪讪一笑,恭身一礼道:“只要六叔出山摄政,大局可定!”/p
    “大胆!”奕诉一拍太师椅,站起怒喝道:“皇上正是当年,早已亲政,英明神武,何来摄政一说!”/p
    端王被奕诉猛然一喝,愣了一愣。一旁的刚毅忙道:“恭亲王有所不知,皇上远在朝鲜鞭长莫及,如今京城里谣言四起,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闹事,如不尽早出来收拾局面,就怕大事不好。”/p
    奕诉睨了一眼刚毅,用手中的拐杖敲击地面,连声道:“糊涂,糊涂。刚毅大人也曾是国家中枢大臣,应该老成持重才对,怎么就跟着这些不懂事的胡闹?哼,谣言,谣言……”说着瞪了端王一眼,“谣言从何而起,有的人清楚得很,还需要我明说吗?”/p
    刚毅道:“亲王可能有所误会,我等都是为江山社稷而焦急奔走,至于谣言从何而来,正在追查之中,想来必有水落石出的一天。”/p
    奕诉呵呵冷笑,“误会是没有的,想当年本王耍这些玩意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儿玩泥巴呢。载漪,我劝你趁现在还有挽回余地,赶紧收手,不要等事情不可挽回,悔之晚矣!”/p
    “侄儿一片赤诚之心日月可鉴!却不曾想六叔竟是如此看侄儿,罢了,算侄儿今日白来这一趟!”端王倔脾气上来,咬着牙向奕诉施了一礼,转身头也不回的走了。/p
    刚毅没能拉住端王,只好向奕诉施了一礼,跟着也离去了。/p
    /p
    /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