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建设桃花源

117.桃香满棚

    
    门口的采摘棚结构很简单, 彩条布、钢架子,长方形的一个棚, 遮了三面留了一面, 样子十分接地气。
    棚子靠右的边上, 已经摆了两个装满桃子的果筐,正是陈不醉刚刚搬下来的。
    左边一张长桌配一条长凳, 桌上几摞一次性纸杯, 三个农村常见的粗身短嘴大陶壶, 壶里分别装了白开水、绿茶和一匹罐凉茶,要喝啥看个人口味, 桌子下面还放了两个热水瓶。
    茶水桌子后面, 摆着一张干干净净的小方桌,桌上放着陶醇的笔记本电脑,和他从袁青那里借过来的针式打印机。
    陶醇坐在电脑前, 登陆自己的百淘商家账号, 进入快递单管理界面,设置要打印的内容, 拉好排版, 勾选要打印的订单。
    作为一个不怎么管事儿的百淘卖家, 这一系列操作就浪费了他半小时。
    好在设定OK就可以批量操作了。
    陶醇回屋找出之前郭佳给他带过来的一箱子快递单, 拿了厚厚的一叠在打印机后面装好。
    他试着打印了一张, 字迹清晰, 内容都对整齐了, 面单的后面几联也都很清楚, 便选择了批量打印。
    这种针式打印机工作之时完全不像喷墨打印机那样安静,工作速度也远远不及。
    不过只有它能打印多联纸,哪怕声音像锯木头一样的嘈杂也只能忍受了。
    “吱吱、吱吱吱……”
    连绵不绝的嘈杂声响起,本来在棚上闻着果香愉快蹦跳的鸟儿,也被这声音吓得飞走了。
    打印机运行顺利,除了偶尔回去添加面单,陶醇便守在坎下,接手陈不醉扛过来的果筐,免得他还要上上下下过桥搬到棚里摆放。
    一开始,这点搬运活儿陶醇做起来毫不费力,随着工人们采果愈发熟练,陈不醉搬筐的频率越来越高,陶醇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等到十点多钟,村里过来两个妇女,正是陶醇请来帮忙做饭的。两个人做二十几人的饭菜,一两个小时就足够,每人开五十块工资。做这种工作餐也不需要什么厨艺,她们做好了还可以回家忙活,因此飞信群里说了声就有两个婶娘过来帮忙。
    家里的冰箱被肉类塞得满满当当,蔬菜陶醇则让婶娘们去家里的菜园子里现采。
    炒菜时陶醇去灶里帮她们烧火,一面干活一边聊天。
    陈姓婶娘比较沉默,姓杨的婶娘则比较能说,和他唠嗑几句,扯了些家长里短后,突然开玩笑一样问道:“你和小陈不是一个队,小时候关系就铁,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跟兄弟一样,住这么久都不嫌弃你。”
    这话,怎么听起来有点不对味?
    陶醇扯扯嘴角:“那可不,我俩都没爹没妈没弟兄的,打小的交情,可不比兄弟还亲?再住一年他也不会嫌弃我。”
    姓杨的婶娘念念叨叨:“亲兄弟也有过孽(吵架)滴,我看你们同来同往脸都没红一次,就是不知以后娶了媳妇还能不能这么好。”
    火光忽明忽暗地烤得脸庞发红,陶醇感觉自己像被触了逆鳞似的,浑身的刺都想竖起来扎人,不过仔细品了杨大婶的话,又怀疑自己想太多,勉强笑道:“哥俩住一起,哪有不红脸的,只是外人看不到而已。”至于什么娶媳妇的事情,陶醇完全屏蔽遗忘了。
    “你们这批娃子,大多数都没兄弟姐妹,有个异性兄弟也不错,啥事儿都可以帮扶一下。”杨大婶大概真是随口一说,话题很快转移到了别的地方:“话说你们家这菜园子打理得可真好啊,井井有条的,好看不说,菜果什么的长得也好,比我家园子强多了,平时是谁侍弄的?有什么诀窍没?”
    陶醇说心中松了口气,语气也欢快很多:“当然是我哥呐,我在家里是负责吃喝玩乐的,干活儿什么的,都交给我哥。”
    “那你可真享福,小陈怪能干的,既会养蜂又会养鱼,菜也种得好,刚刚看着今年的桃子也出产不错,估计又是一大笔收入。”说着瞅了眼陶醇,啧啧两声感叹道:“对兄弟都这么好,搬来这么久还是副书生样儿,想必哪家姑娘要是嫁他,也是纯粹跟着享福的。”
    陶醇心里说了一百遍:他有主了不需要姑娘惦记了!
    开口说出的却是:“我哥说一个人过比较舒坦,不想找女人管他。”
    “年轻人都爱这么想,没想到你哥年龄老大不小了,想法还挺年轻的。”她琢磨了一会儿,又说道:“到底是没个长辈在旁边管束。哎,陈妹儿,小陈这个陈,跟你的陈是不是一笔写的?”
    陈婶儿不知在想啥,都没反应过来,杨大婶问第二遍的时候才有些懵逼地说道:“当然不是啊,小陈是本村人,我是外村嫁进来的,咋可能是同一支?”
    “哦哦,我想糊涂了。”杨大婶说着,话题又是一转:“你家那小子,也在外面打了好几年工了,啥时候回来娶媳妇啊?”
    陈婶儿叹了口气:“孩子出门在外,哪里叫得动哦,说是正在工作上升期,暂时不考虑结婚,过年都不想回来。”
    仿佛找到了新的发挥之地,杨大婶一下子来了兴趣,音量都高了好几度:“这样子咋行,成家生娃才是最重要的事,我跟你说,你先这样……然后这样……”
    陶醇这下算是明白了,杨大婶就习惯这样说话,刚刚那几句算是无心踩雷。
    得,自己白难受一场。
    不过其实也没必要难受啊,不醉哥和自己现在都是孤身一人,上无长辈管束,下无亲戚多嘴,就算冒出几个路人当面说几句,又有啥必要去在乎呢?
    俩人在一起,最重要的还是彼此心意坚定。
    我的心明明白白不会改变,他的呢?陶醇脑海里重现了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突然拍拍脑门,无声地笑了。
    所有的不安和顾虑,都是多余的,只要彼此对视,眼里都是天荒地老。
    客厅里的沙发挪到墙边,刚好放下两张大圆桌。
    中午十二点准时开饭,陶醇刚铺好桌布,上好不锈钢大盆装着的菜肴,摆好一次性碗筷,就见工人们说说笑笑过来吃饭。
    大锅饭,大锅菜,肉管够,菜管够,味道什么的就不用挑三拣四了,只能保证不咸不淡。
    不过本身食材好,做出来的大锅菜也不是很难吃,反正以陶醇的挑剔都能评价一句尚可入口,这些来自邻村的采摘军,就更是吃得欢欣极了。
    “都说你们村的菜好吃,真的是那什么,名不副实啊!”
    “鬼扯啥,那叫名不虚传。”
    “大锅菜都能这么好吃,也难怪每天一上就被一抢而空,饭店饭馆排着队预定。”
    众人谈笑间,很快就吃饱喝足。
    吃完饭陈不醉抱来几卷席子,发给工人们午睡。现在天正热,席子铺地上也不会受凉。有的干脆就在客厅里面打地铺,还有的凑在一起,别有情调地把席子铺在湖边草地上晒太阳。
    餐具都是一次性的,收拾起来十分简单,也就几个装菜的不锈钢大盆得洗刷一遍。这点活儿夫夫俩很快忙完了,看躺在地上的工人鼾声渐起,便轻手轻脚地绕开她们上楼去休息。
    二楼阳台有张竹床,用来睡午觉再合适不过了。
    俩人并排躺在竹床上,陈不醉枕着清凉的竹枕,陶醇则枕在陈不醉肩上。
    上次从山里挖回来的兰花早已开败,叶子倒是郁郁葱葱。那株橘色野百合却一茬一茬盛开不断,每日里静静倾吐芬芳。
    暖风吹过,悬挂的绿萝随风摇曳,繁茂的藤叶恰好为俩人挡住光线。
    后脑勺下的“枕头”不高不矮不软不硬,仿佛为自己专门定制般舒服得恰到好处。
    不过陶醇不忍一直枕着,躺了会儿就要挪开换成竹枕。
    陈不醉曲臂揽住肩上的小脑袋,安抚地摸了摸额发,轻声说道:“没事儿,你枕在我肩胛骨上,不会让我难受的,尽管睡吧。”
    “嗯~一起睡……”陶醇困意上来,在陈不醉肩上蹭了蹭,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不远处的湖边,几个妇女草帽遮面,横七竖八地躺在席子上。身下的草地暖融融的,吹过来的风也是暖融融的,吃饱喝足的人,浑身也是暖融融的。
    草帽遮盖了脸,阳光的灼热便感觉不到,晒在身上只觉疲乏寒意都被驱除,整个人骨头都清了几分。
    她们享受着日光浴,有一搭没一搭的唠嗑着。
    一个脑后垂着长辫子的妇女把辫子搭在胸口,伸了个懒腰懒洋洋地感叹道:“太阳晒的真舒服啊,还有一小时才开工,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最近老是打瞌睡。”
    身边的人打趣道:“咋了,你天天晚上去做贼了?”
    长辫子无语道:“瞧你说的,我每天凌晨四点就过来帮小姑子摘菜,睡得好才奇怪吧。”
    另一个跟她相熟的女人取笑说:“少睡点算啥,又不是做的白工,俩小时五十块,这好事我们想做还找不到呢。”
    长辫子语气带出了几分得意:“那是,毕竟自家人,我小姑子现在时来运转,帮扶娘家很正常。”
    一个邻村的来了兴趣:“哎,你小姑是不是李家那个自由恋爱看上一个穷种地的,嫁过去差点被爹妈赶出家门的小蕖?”
    长辫子辩解道:“?G,我公婆也就那么一说,但父母还不是怕女儿过得不好?现在小姑子日子过好了,家里也都为她高兴呢。”
    “她家发财了?”又一个问道。
    跟长辫子相熟的女人笑道:“不是说了吗,人家卖菜发了财,都开始请帮工了呢。”
    一个女人不以为然:“卖菜?卖菜发个屁的……”话说一半,她突然提高了声音:“你小姑子嫁在这个村子里?”
    原本听八卦不吱声的也忍不住冒头酸了句:“你小姑子命真好啊,当初没有白挨打……”
    “得亏当初没听父母的,这人呐,不得不信命,谁知道当初的穷山沟,现在会变成金窝窝呢。”
    长辫子得意道:“谁说不是呢,我小姑子以前条件不好,兄弟姐妹里混得最差,正月初二回娘家,谁见了都要数落她几句。现在不一样了,她家每天卖菜都能净入好几百,上周提着大包小包看爹妈,邻居都要过来奉承几句。”
    众人羡慕之余,也免不了七嘴八舌地琢磨起来:
    “这陶然村可真是邪门啊,四面都是山,水田都没有几亩,穷得不能再穷了,家家户户只能出门去打工。咋就一夜之间翻了身,坐在屋里都有钱赚了?”
    “谁知道呢,那些城里人啊,也真是吃饱了撑的,要旅游跑穷山沟里来。”
    “现在卖个菜,挑到陶然村村口卖都比市里菜市场卖得快。”
    “我倒是觉得很正常,这村水土好,我小姑子家的菜,比我种的好吃多了,也不怨人家抢着买。她家现在还打算把旁边的野坡也开荒种菜呢。”
    “你现在是沾了你小姑子的福了。”
    ……
    女人们各自抒发一通羡慕嫉妒恨之后,长辫子开口道:“要我说啊,你们在这里酸言酸语也没啥用,还不如使点力气,找些关系,过来买山的买山,租地的租地,搭亲戚的搭亲戚。谁说不是这村的人,就想不到这村的好处呐?”
    大伙儿听了若有所思,说话声变小,心里却都琢磨开了。
    一个女人噗嗤一笑:“你们想那么多做啥,忘了一会儿还要干活儿了?与其想那么远,还不如先好好睡一觉,睡醒好好做事拿工钱。小陶老板可没哪处亏待咱。”
    湖边的这场谈话陶醇却是不知道,陈不醉依稀听得几句,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呢?不说风水流转很正常,有的地方寸土寸金,有的地方一文不名。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不如自己再多一份宽心多一分努力。
    不到一点半,陶醇就醒了,身边的人不知去向,头下的肩膀不知何时变成了枕头,楼下不时传来工人们活动说话的声音。
    陶醇洗了把脸下楼,厨房里陈不醉在洗水蜜桃,看他过来就挑了个最红的洗净递给他。
    “这是分给大家吃的?”陶醇看着洗好的半篮子桃子问道。
    陈不醉点头:“是啊,她们好歹忙活一场,总不能光闻着桃香连桃味儿都没尝过吧。”
    陶醇忍不住一笑:“那晚上每人发几个让她们带回家,我记得李婶每次剪柑子回来还会给我带几个呢。”
    陈不醉当然没意见。至于柑橘与水蜜桃的价格完全不同的问题,他俩完全不会在意。
    闻了一上午的桃子甜香,工人们多多少少都有点嘴馋,也没推拒,道了谢就拿着桃子啃。
    当然,如果她们知道自己吃下肚的桃子,两个都能顶半天工资,估计下嘴就没这么痛快了。
    八分熟的水蜜桃,按上去还有点硬,不像全熟的那样可以按揉成水,咬入口中也是果汁四溅别有滋味。
    陶醇最爱吃熟透软桃的,尝到这种软中带硬的也忍不住啃了一个又一个。
    对于没吃过白凤桃的工人们来说,这桃简直跟天上仙果一般,有的边吃边夸,有的后悔没留给孩子,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向陶醇打探桃子多少一斤。
    “这……”陶醇犹豫了下,还是坦白道:“这桃子是按个卖的,个头六两以上桃子包装好,算二十五块钱一个。”
    这价格在网店里面明码标价了,其实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气氛一时有些沉闷,不说工人们面面相觑哑口不提买桃子的事儿了,也不必猜测人家如何在心里骂自己黑心。
    陶醇笑了笑:“这桃不是白桃毛桃,本来就卖得贵,我家的价格并不出格,别地同品种的桃子,因为名气大还卖得更贵呢。”
    “也是,有钱人只吃贵的好的,这桃子确实很不一般,要我有钱,也愿意买来吃。”
    “我闺女说螃蟹卖几十几百一只都有大批人抢着卖,这么好吃的桃子,二十五块也不算贵。”
    “螃蟹有啥子吃头,一只螃蟹几百块?买的人怕不是脑阔有包啊?”
    “你懂啥,人家吃的是螃蟹吗?吃的是品味……”
    ……
    不知是不是因为知道了价格的原因,下午搬筐时陈不醉发现,工人们把桃子倒进果筐里的动作,都变得小心了许多,陶醇早上讲的注意事项有效多了。
    下午陶醇一边继续打印快递单,一边把打好的单子一张张撕开整理好。正忙着呢,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
    “嫂子,你怎么来了?”陶醇连忙给袁青端茶倒水。
    袁青环顾了一眼采摘棚,感叹道:“我还没走到就闻到一股甜香味儿,进了棚子,真是感觉整个人都泡在蜜水里啊。”
    陶醇笑道:“你还别说,真有用桃子果香当室内熏香的呢!”说着递去茶杯:“来,知道你喜欢喝绿茶,我刚泡的。”
    袁青接过茶杯,摆摆手说:“这么客气做啥,我又不是来做客的。”
    她花了半天时间才把昨晚累积的订单处理好,现在是特地腾空儿过来给陶醇帮忙的。
    陶醇几番推拒拗不过袁青。
    袁青振振有词道:“先不说你是我老板,老板的事儿本来就是我工作。撇开这点,水蜜桃不也是店里的产品吗?你家其他东西都是我负责的,桃子为啥要例外呢?”
    陶醇一想也是,本来水蜜桃订单都是从店里下的,他摸摸后脑勺,拍板道:“行,那你忙吧,月底给你发奖金!”
    打印订单,答复客户的事情有了袁青帮忙,陶醇算是轻松了许多。
    他见采收的桃子已经有了好几十筐,便喊来几个工人帮忙分级挑选。
    水果的分级挑选,复杂的很复杂,简单的也很简单。
    像美国进口的车厘子,足足分了九个等级,按个头分大中小,又按品质分ABC。国内大部分水果商,也会用专门的水果分级机、分级机器人来根据水果的重量或大小分选等级。
    陶醇家这百多棵桃树自然不需要搞得那么规范化,让工人根据果径区分一下大中小果就行了。
    大果都在七两以上,早和王飒约好要交给他们公司运营。中果重量在六两到七两之间,正是网店订单里明定的规格,这批果子基本都会卖给网友。六两以下的小果,陶醇打算放村口零售,扩大在游客间的知名度。
    工人们把好桃子区分放好,那些虫咬破相的、膨胀裂口的、发育不良的、形状歪斜的桃子,则被撇到了一边。
    陶醇记得听谁说过,裂口的桃子格外甜,便洗了两个削皮切好,装进盘子插上牙签端过来和袁青一起品尝。
    “嗯!真的甜啊,比中午吃的好桃子还甜!”陶醇连连感叹,这甜度完全赶得上熟透的桃子了。
    之前桃子提前成熟的时候,陶醇也给袁青李婶他们送过一些,袁青早就见识过这些桃子的美味,不过此时尝到,还是免不了感慨一声:“我以前不爱吃桃的,总觉得味道太寡淡,果肉要么脆要么绵不合口味,上周尝了你送过来的桃子,我才知道以前吃的都不叫桃儿!”
    这话陶醇听得舒心,忍不住乐道:“有那么夸张吗?”
    袁青摇摇头:“不夸张不夸张,我家囡囡以前最爱吃葡萄,现在你问她喜欢吃什么,她一准改口说桃子。”
    “哈哈,既然孩子爱吃,那嫂子你一会儿就给小囡囡带些回去。”
    “还是不了,你这桃子都是要卖钱的,吃了也可惜。”
    陶醇说:“既然是自己吃,可以拿那种个头小的果子啊,味道都一样,我也不打算卖太贵。”
    大概是因为囡囡真的喜欢吃桃子,袁青想了想说道:“我看那些破相的就不错,味道还更好呢,一会儿买几斤吧。”
    陶醇连连摆手:“那些你随便拿走啊,还谈什么钱,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袁青一笑:“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