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伯府内院的小花厅。
大太太坐在椅子上看着常宁伯府人闫氏。
“大嫂放心吧, 一切。。。都已经妥当了。”
闫氏原本正一脸紧张的看着她, 这时一听立刻大松了一口气。
“那母子两个曾经在府里用过的物什。。。。。。”
大太太抬起头问向闫氏。
“我早就让人全都收拾起来扔掉了。”
闫氏立刻回道。
大太太点点头。
这就好, 既然要处置,那就要干净利落,不能再拖泥带水, 不然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找不自在。
“这次,还要多谢妹妹了。”
闫氏说到这,脸上似乎有些哀怨的神情。
大太太借着喝茶的功夫,抬眼望过去, 见大堂嫂虽然眼神之中有着失望, 但绝不像从前那般不能容忍瞬间就要崩溃的样子, 心下多少放了点心。
想到这人也是个没什么福气的, 常宁伯夫人听着名头是不错的,可是内里过的什么日子谁又能知道的, 就他家这个大堂兄。。。大太太想到这真是一点都不想说起他, 府里一群的莺莺燕燕还不够, 还要去偷吃自己的族弟媳妇儿,这事说出来都觉得恶心。。。
“嫂子就别跟我客气了, 哎, 我大堂哥那人。。。嫂子受委屈了。以后, 以后嫂子就多为自己和孩子想想吧!”
闫氏眼圈有些泛红的点点头。
夫妻做到这个份上,也就是个名义罢了, 以后, 她还真是要多为自己考虑考虑了, 日子不是给别人过的,终究还是要给自己过的。这一点罔她活了这么大岁数竟然都没能看透。
“说起来,?侄?埠镁妹患?阏飧龉媚噶耍?岸?顾迪肽懔俗牛?认滤??茨忝枪弥抖?礁鲆?煤玫那兹惹兹炔攀恰!
闫氏用帕子好好的擦拭了一下眼角,这才展颜又和大太太说起了孩子的话题。。。
。。。。。。
碧水阁三间的小跨院里,上官笙一路带着冷意走了进去,上官太太正靠坐在床头,手里拿着一件衣裳仔细的思量是不是要重新修改一下袖口,见帘子打起,自家儿子走了进来,脸上立刻扬起了一抹笑意:
“笙儿,你来了!”
上官笙在门口来回的搓了两下手,见不再那么凉了,这才往床边走了过去。
“母亲今日可觉得好一些了?”
上官太太笑着点点头,一边拉着儿子在床边坐下,一边吩咐丫鬟上茶上点心。
“天气越来越冷了,你平日里早起晚归的千万要注意,可莫要因此着了凉生了寒才好。”
上官太太放下手里的活计仔细的叮嘱儿子,又问:
“你那边侍候的丫鬟婆子可是尽心?若是不尽心我就去跟你姑母说,让她给你换两个细致些的过来。”
上官笙笑着摇摇头:
“母亲就放心吧,姑母分派过来的人都挺好的。”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他和母亲两个已经尝过了人生百态,如今能在国公府有一偏寓安身,他已经很知足了。
“那就好,那就好。。。”
上官太太点点头,摸着儿子的鬓角,看着长的愈加的英俊秀气的儿子:
“以后,娘就只有你了,你一定要争气啊!”
说到这上官太太的眼圈不由自主的就有些发红,想她从前也是个富家的太太,家中儿女和睦,丈夫体贴,又不缺吃穿用度,没想到人到了中年竟然遭此大难,这人生的境遇啊,真是没处说去。
上官笙最是见不得母亲伤心难过的样子,见她又想起了从前的往事,忍不住拉着母亲的手宽慰道:
“娘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先生都夸他是个可造之材,假以时日定会前途无量,他想自己只要勤奋努力,老天爷终究不会熟视无睹的。
上官太太看着儿子信誓旦旦的模样,知道这孩子自小就是个有主张的,且从来都是说到做到的性子,心里放了心,便又叮嘱道:
“努力是好事,但也要顾及着身子,在娘心里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才最重要,知道吗?”
上官笙点点头,将头往母亲的怀里靠了靠。
有些时候,只有在母亲这里他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一些温暖,在他最孤寂无助的时候,心里想着母亲的温暖,便是再难的日子他都挺了过来,所以为了母亲,他就是再难也要出人头地。
“娘,我知道,您放心,姑母人很好,待我也很好。”
上官太太听着儿子夸奖大太太,心里却只有苦笑。
儿子怎么可能知道那位姑奶奶的厉害,那可是个不动声色就能杀生的主儿。这大户人家的夫人,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
“你姑母对我们虽好,但咱们在国公府住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将来。。。”
上官太太说到这,抬起手温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将来等你有了功名,再成了亲,咱们就能名正言顺的搬出去自己住了,到那时才是真正的自在。笙儿,说来等过了年你也就十四了,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这读书科举的事情咱们可以慢慢来,就是过了二十岁也不算晚,可是这亲事?你。。。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上官太太也是忽然想了起了这一茬,听说转过年明枫就要和俞婉成亲了,接下来就是明柏和邢家的姑娘。
趁着国公府里其他姑娘没出嫁的时候,若是笙儿有了中意的,她就是厚着脸皮也要去求一求自家的大姑奶奶去。
“你看,那檀姑娘和棋姑娘两个,哪个更好一些?”
两人正是十二三的年纪,这时候若是能定下来,等笙儿过了十六,就和明枫一样就能成亲了。
“娘,你说什么呢?”
上官笙一张小脸顿时绯红一片。
上官太太却并不看他,只自顾自的说道:
“其实我更中意明桐和明樱,那两个才是国公府正经的姑娘,只可惜明桐的身份太高,咱们根本就高攀不起,明樱又年岁太小,和你不合适,看来看去就只有那个明檀和明棋了。这两人虽然不是国公府正经的小姐,可是也算明家家族旁支小姐,如今又都养在了老祖宗的院子里,她们家和国公府的关系那么好,将来你们若是成了亲,国公府看在老祖宗的份上也会多加照顾你们的。。。而且最主要的,你们的身份上也相当。。。”
上官太太说到这有些兴奋的低下头看着儿子道:
“我瞧着这事再合适不过了。。。你看呢?”
上官笙一脸无语的看着越说越兴奋的母亲,最后只能轻叹一声道:
“娘,我还小,这事,这事不急,等再过两年再说也不迟。”
他还没有参加科举,还没有金榜题名,这时候谈亲事委实过早,再者结亲结的是两姓之好,若是这时候就谈,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还好,仅一方剃头挑子一头热,到头来结的不是亲那是仇。
上官太太也知道自己现在就和儿子说亲事却有些不合适,可是她也没办法,他们娘俩的苦日子她算是过的够够的了,想等着儿子金榜题名那还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若是这之前能给他结个不错的亲家,到时候便是不能取的功名,有个得力的岳家,这孩子也掉不到地上就是了。
“你也别怪娘现在有这样的想法,归根结底娘都是为了你好,只有你好娘才能好。。。”
上官太太说到这眼泪吧嗒吧嗒的落下来,打在上官笙拉着她手的手背上,沁凉一片。
上官笙心下也跟着沁凉一片,只恨自己不能快些长大,快些出人头地,也不用让母亲这般的劳心劳力,伤心难过了。
“娘,我。。。”
上官笙实在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了,看向母亲的眼神之中多了些为难。
上官太太有些心软,知道自己有些逼急了孩子了。
“哎,娘也是那么一说,只是让你提前心里有个数,你知道就好,知道就好。”
说着她拍了拍儿子的手。
“好好读书,还是读书最要紧的。”
上官笙抿了抿唇,点点头。
“儿子知道,娘放心!
。。。。。。
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年终岁尾,赶上要过年了,老祖宗却忽然病倒了。
听说是因着前几日去宁国公府参加赏梅宴着了凉,回来人就不大好,请了大夫过来说是受了凉,得了寒症。
一时间本就忙碌的国公府更加的忙了起来,大太太一边打理国公府的庶务,一边还要照顾老太太,那前两月刚刚养回来的那点肉又不知不觉掉了下去。
幸好俞婉现在也能独当一面,倒是帮了未来的婆婆不少忙,再加上几位姑娘在老太太的允许下也时不时的帮些小忙,国公府后院虽然忙碌却也有条不紊。
到了腊月下旬,眼看着没几天就要过年了,老太太的病终于好了起来,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明檀和明棋这时才敢张口提一提她们回家过年的事情,这次和之前一样,她们还是要回家陪明凤泉一块过年。
只是这回她们一开口就被阻止了下来,老太爷发话说今年她们两个都不用回去过年了,因为他已经吩咐人去明凤泉那边告知,除夕当日就让明凤泉也过来国公府,父女三个正好在国公府里团聚。
。。。。。。
小说推荐